338期

【潤心法雨】
《玉皇上帝洪慈救劫寶經》
今譯今註
(卅五)

【語譯】 

不敬畏天地、尊重自然,不禮敬神明。

【說明】

我們深受天地自然的養育,以及神明的護佑,而有平安的生活。然而有些人卻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蔑視世間的一切。

 

不敬不禮,積惡盈禍
 

《敦倫經》曰:「賦性受形,天地恩同父母。」因為天地自然的生養眷顧,世人能擁有善良天性和健全形體,恩惠如同父母一般深厚。而 玄空師父也開示:「神農大帝勞心苦血、創造五穀、君臣藥品,讓我們世人代代流傳下來,才能幸福喔,我們要敬重,不然,就是不敬五穀先帝。」因為聖賢仙佛的智慧和庇佑,我們能擁有平安、穩定且進步的生活。

 

相較於遼闊的天地、時間的洪流,以及千千萬萬的生命不停更迭,人類其實是很渺小的。有些人卻自認為人類是萬物的主宰,擁有比其他物種更加高等的智慧,因此懷著傲慢之心,悖逆天理、恣意破壞自然;或狂妄自大,褻瀆神明、違反經教。形同受人恩惠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傷害恩人的負義之舉,不僅不會得到身心的平安與喜樂,還會引發自然反撲、遭到神明訓誡,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敬拜禮奉,修福得樂
 

唐代詩人李白曾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天地之間就像是萬物的旅館,我們只是暫時居住在這裡的過客,何況眼前的萬物與環境,人類只有「借用」的權利,並不是永遠「擁有」、「占有」。

 

因此,面對外在世界,應該謙卑辭讓,以尊重之心善待、愛惜天地孕育的世間萬物,讓自然生態與資源,得到永續穩定的發展;面對內在世界,也要存養仁德,以禮敬之心學習聖賢的品格,實踐仙佛的教導,隨時隨地自我反省、知錯向善,使身心口三業清淨。

 

而《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有云:「凡人心即神,神即心。」能夠鑒察善惡的神明,不僅存在於天地之間,也安住在人的良心之中。因此,保護好我們的心,不受外境的誘惑,才能讓內在的神明,擁有清靜、美好的「心」住所。同樣的,我們起心動念、言行舉止若是正直清白、合宜合禮,即使遇到挫折、挑戰的當下,也能問心反省,將困難視為煉心、修心的考驗,這對神明來說,便是最好的供養。

 

期盼眾善信自我修持,能夠自重、自愛、知恩、感恩,在生活中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與神明的心內外相印,相信,將能獲得聖神仙佛的鑒納與疼惜,修來福氣和安康,人間也會是嘉慶禎祥的喜樂淨土。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