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倫經故事

培養明辨是非的智慧,無論 順逆境都能做正確選擇, 寫出人生美麗的一頁書。 涵養寬廣的心量和包容力,沒有二元對立 能克己利人 , 無所罣礙。以言語傳遞正能量,培養人與人和諧共振的氣場。 發揮智慧和力量,創造生命價值,耕耘一畝畝茂盛 福田。

004 歷史長河裡, 簡單、深刻的生命智慧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盼望能平安幸福,人生圓滿 。 然而,自從呱呱落地的 那刻起,我們就踏上了 充滿挑戰的生 命旅程,升學考試、求 職工作、婚姻家庭…… 身處瞬息萬變、快 速轉動的世界,是否覺 得,生活中,總有問題不 知如何去應對; 有許多道路不知如何 去選擇 磕磕絆絆、顛 顛簸簸,像艘小船, 在茫茫人生大海中飄浮,隨波逐流。

005 22 ── 在這社會發 展飛快的時 代,人心亟需 明確的心靈 導航,指 引正確的人生方向,而 經典是聖神仙佛所留傳 的智慧結晶、永恆 典範,能為我們帶來穩 定的力量、正面的啟發, 知道該如何思考 與行動……因 此,行天宮文 教發展促進 基金會精選《 敦倫經》 二十二則故事,編輯成《敦倫經故事:圓滿人生的 堂經典課》, 讓經典為我們指引通往平安幸福的大道。 《敦倫經》即《岳武穆 王敦倫真經》,是行天 宮恭奉的五聖 恩主之一 岳恩主飛,勸勉、教化世人的經典,教導我們 敦睦 人倫、待人處世的準則。 玄空師父也開示:「我們希望在世間, 有福、有祿、有壽,天地歡喜, 賞賜我們得到平安,要從根源照顧, 『五倫』是我們的根 源。 」因此《敦倫經故事》 一書,以五倫分 為五大篇章,代表著圓 滿人生的五大課題,列 舉古聖先賢、歷史 歷史長河裡, 簡單、深刻的 生命智慧

006 人物的事蹟,分享他們 的故事與道理,有「忠 君愛民」的伊尹、 周公……;「孝親敬長」的曾子、子路、孟宗…… ;「夫唱婦隨」 的陳仲子、羊祜……;「 兄友弟恭」的泰伯、仲 雍……;「朋良 友益」的藺相如、廉頗、 管仲和鮑叔牙等人。而 書中與故事相關 的原典經句,均有譯文 說明,書末並附上《敦 倫經》經典全文, 讓讀者參考、讀誦。 心理學大師 阿德勒說:「 所有的問題, 都是人際關 係的問 題。」如何與自己、與他人 處,善盡本分,這些道 理看似簡樸 其實內蘊深厚,幾經細 嚼 持續發酵,就能化 為力量,幫助我們 在人生的強風巨浪中站 穩腳步,不偏離道德的 航道。讓我們一起 閱讀《敦倫經故事》 領 略聖賢經典的微言大義 ,享受經文法語 的啟迪滋潤,每次閱讀 都有不同的體悟與獲得 。故事裡蘊含的生

007 命智慧,歷久而彌新,是一份送給自己,更可以送給 別人的禮物, 改變自己 改變他人; 自己幸福,他人也幸福, 讓彼此的生命更 加美好,開展心平身安的圓滿人生,締造平安祥 和的美善社會。 行天宮志業公益會會長(義工職) 歷史長河裡, 簡單、深刻的 生命智慧

忠君愛民 004 01 014 02 020 03 025 04 029 05 035 歷史長河裡,簡單、深 刻的生命智慧 忠孝兩全的 岳恩主 【經文】忠心貫日,為萬世臣道之規; 孝行可風,作千古子職之訓。 德才兼備的伊尹 【經文】效伊尹之遺風。 忠義賢明的周公 【經文】仰周公之典則。 貪慕權位的王莽、曹操 【經文】試評曹操、王莽罪。 赤膽忠誠的 關聖帝君、趙恩師雲 【經文】更觀 關侯、趙雲功。

孝親敬長 06 046 07 051 08 056 09 060 10 064 11 069 目錄 體貼親心的曾子 【經文】芸瓜養志,千古傳為美談。 一生孝順的子路 【經文】負米奉親,聖門推為孝子。 扇枕溫席的黃香 【經文】冬溫夏凊。 哭竹生筍的孟宗 【經文】哭竹逢冬生玉筍, 寄魚萬里到家鄉。 敗壞倫常的衛輒、曹丕 【經文】衛輒逆親囚獄裏, 丕兒毒父困牢中。 實踐孝道的賢君 【經文】請看大舜漢文帝, 遙望文武二聖君。

兄友弟恭 夫唱婦隨 12 082 13 088 14 092 15 102 16 106 17 112 仁德傳家的周王室夫婦 【經文】唱隨匹偶,麟趾之化猶存。 離心離德的馬邈夫婦 【經文】馬邈之奸險,致妻而死。 相知相惜的夫婦典範 【經文】古今來如仲子、羊祜者 指不勝屈。 謙讓團結的泰伯、仲雍 【經文】採藥同居,友恭徵二人之好。 和好如初的田家兄弟 【經文】藜樹枯,為不睦而起; 荊花發,因和好而生。 兄弟鬩牆的 糾與小白、 劉琦與劉琮 【經文】糾白相爭不得死。 琮琦挾怨果無生。 試觀鵝山擒猛虎, 他人不如我弟兄。

朋良友益 18 124 19 130 20 134 21 141 22 146 154 目錄 同心為國的廉頗、 藺相如 【經文】廉藺須學步。 真心相知的管仲、 鮑叔牙 【經文】管鮑切思齊。 齊心一志的桃園三結義 【經文】桃園之義,亙古長存 以文會友的王羲之 【經文】蘭亭之禊,於今不墜。 君子之交的孔夫子、 蘧伯玉 【經文】當懷宣聖、衛卿之結交。 岳武穆王敦倫真經 經典原文

012 忠君愛民, 為臣之要道 這是愛身護為忠百國於姓君國,、家,子 必須明白的道理。

013 「君臣」就如同團體中的領導者與成員, 無論擔任什麼職位,各有肩負的事務和責任 沒有上下尊卑的分別,都應在崗位上, 各司其職、盡心盡力做事。

忠孝兩全的 岳恩主 岳恩主,名飛,字鵬舉,北宋末年相州湯陰人 今河南湯陰縣 。 岳恩主從小就孝順懂事,仁慈善良, 岳恩主的母親也常常教導孩 岳恩主的忠貞愛國之心 一片赤誠光明,能通達 高懸天上、照耀人 間的太陽,是萬世萬代為人臣子應效法的典範 ; 岳恩主的敬親大 孝之行,可作為感化天 下人的品德風範,是千 古以來教育子女善 盡本分的準則。 忠心貫日, 為萬世臣道之規; 孝行可風,作千古 子職之訓。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 ) 156 6 01 014

子,身為男兒,應當心懷天下,報效國家;所以當少年時期的 岳恩主, 在見到國家內憂外患、百姓流離失所時,雖想留在 家鄉侍奉母親;但一 思及母親對孩子從軍報國的期許,以及為了讓黎民 百姓免於戰亂之苦, 岳恩主只好忍痛做出「移孝作忠」的決定,投身軍 旅,為保護國家、百 姓盡一己之力。 在與金兵對抗的過程中, 岳恩主接獲消息,家鄉被金兵占領,母 親下落不明!心急如焚的 岳恩主,在軍務上依然兢兢業業,不敢有所 鬆懈;但也沒有放棄持續尋找母親的下落;在多次 尋訪後,才終於找到 了日夜牽掛的母親,並將母親接 身邊照顧奉養。 雖然軍務繁重,但 岳恩主仍然每天親自侍奉母親飲食和湯藥; 在 母親休息的時候, 岳恩主絕不多說一句話、不多走一步路,就 怕會發 出聲響,影響母親靜養。 而當 岳恩主要領兵出征時,也必定會千叮嚀、萬 交代,要家人用 忠君愛民 忠孝兩全的 岳恩主 │ │ 015

心奉養母親,絕不可輕忽怠慢。後來,母親不幸病逝, 岳恩主悲慟不已,便親手雕刻了母 親的木像,日日敬 奉,表達對母親永久的感恩與懷念。 孝順的 岳恩主,從未忘記母親的教 誨,以及在 他背後刺下的盡忠報國四個字,一 生為國為民,忠心 耿耿,率領岳家軍在前線作戰,幾 乎攻無不克、戰無 不勝,深受百姓的推崇與愛戴,並 獲得皇帝宋高宗賜 予﹁精忠岳飛﹂的旗幟;三十八歲那年, 岳恩主在 朱仙鎮 今河南開封縣 以五百鐵騎大破金國十 萬精 兵,留下了「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的威名。 而正當 岳恩主準備攻擊金兵最後的 根據地時, 當時的宰相秦檜,卻挑撥宋高 宗對 岳恩主的信任, 所以宋高宗連下了十二道金字 牌,嚴令 岳恩主即刻 ( ) 岳武穆王 精忠殉難 台北本宮.拜亭檐口樑架前檐中外.西元 1968 年.李應彬繪.水彩畫 016

班師回朝。眼見收復大好河山就只差這麼一 步, 岳恩主痛心不已,但 也只能無奈地趕回朝廷覆命。 後來, 岳恩主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被賜死於風波亭。 在行刑前, 岳恩主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這八個 字表明心跡, 其後慷慨赴死。當時, 岳恩主年僅三十九歲。 多年以後,宋孝宗 即位,感念 岳恩主的大忠大義 ,於是下令為 岳恩主平反罪名,並追封諡號為「武穆」; 而 岳恩主的一片至孝、至 忠、至誠之心,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無限的敬愛與推 崇。 岳恩主孝順、體貼母親,從未辜負母親的教導, 堅守「盡忠報國」 的信念,是為「大孝」;為大宋朝廷和子民無私奉 獻一生,以堅定卓絕 的勇氣,努力實踐收復失土的理想,是為「 大忠」。 岳恩主曾感嘆: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當太平 」對於千百年後的今日社會, 如此 忠孝兩全」的聖德、高潔端正的品格,正是 後人應學習的典範! 忠君愛民 忠孝兩全的 岳恩主 │ │ 017

我們來到這世間, 無論是何種身分、 處於 何種立場,都有必 須完成的責任與 義務, 應當守護良知良 能,盡心盡力做好 ,勇於 承擔任事,絕不偷 懶卸責,這樣才能 活出 心安理得的人生。 生活裡的思考 018

涅背教忠 台北本宮.左山門左山牆.西元 1967 年 林玉山繪 丁治磐題.觀音石 88 公分 X 60 公分 │ │ 019 忠君愛民 忠孝兩全的 岳恩主

德才兼備的伊尹 伊尹,出生於夏朝末年的有莘國(今山東曹縣西 北)。伊尹本來是 一名奴隸,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他眼見夏朝 的暴政,讓百姓過著 水深火熱的生活,於是立下志向,有朝一日,一定 要推翻夏朝 輔佐賢 能的君主治理天下,讓人民過好日子。 後來伊尹來到商湯的領地,成為商湯的廚師;經 過一段時間的細膩 為人臣子,應當效法商 朝開國名相伊尹,忠心 輔佐五位君王所留 下的賢良、智慧風範。 效伊尹之遺風。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164 1 02 020

觀察,伊尹發現商湯是一位賢能且值得效忠的君王 ,便想盡辦法,希望 能向商湯表達自己的心志。 有一天,伊尹做了一鍋羹湯,裝在鼎中,親自端 去給商湯。商湯喝 了幾口,覺得非常美 味,便問伊尹說:「這 是什麼料理?怎麼這 麼好 喝?」 伊尹回答說:「主君,這是『憂國憂民羹』。這 盛粥的鼎,有四百 年的歷史,早已十分脆弱,能不能再繼續使用,實 在讓人感到憂心;這 就好比有四百年歷史的夏朝,已經脆弱不堪,所以 稱為『憂國』。而這 鍋羹湯裡加了蓮子,蓮子在鼎裡面沸騰翻滾,就如 同人民在夏朝的暴政 中掙扎一般;而百姓的心,也像蓮子心一樣是苦的 ,實在是讓人感到憂 愁不捨;所以這鍋羹湯,就叫『憂國憂民羹』。」 商湯聽完,覺得這個廚師言語不凡,胸懷廣大, 便起身扶伊尹坐下 說:「您剛才所說的, 正是我日夜憂心的事 ,請先生教我應該如 何做 忠君愛民 德才兼備的伊 尹 │ │ 021

呢?」於是伊尹和商湯暢談治國之道,連談了三天 三夜。商湯非常敬佩 伊尹的見識和才華,便任命伊尹為右相來主持國事 。 在伊尹的輔佐下,商湯制訂了對內富國強兵,對 外親睦鄰國的基本 國策。經過了數年的苦心經營,商湯終於推翻了夏 朝,建立了商朝 後來商湯去世,伊尹繼續輔佐外丙、仲壬兩任君 王,又繼續做了商 湯的長孫︱︱太甲的老師。太甲剛即位時,性格暴虐 ,剛愎自用,不遵 守商湯制訂的法律,多次做出危害國家的事情。 伊尹為了國家與人民著想 要求太甲到商湯的墓 地旁邊居住,希望 太甲能追念先祖並靜思己過;更不厭其煩,一直苦 口婆心地勸告太甲 一定要修養道德,時時反省,改正錯誤,才能成為 一個好的君王。 太甲反省了三年,終於大澈大悟,明白自己的過 錯,並下定決心悔 改;後來伊尹親自迎接太甲回宮,盡心盡力輔佐; 而太甲也勤政修德, 成為一位有為有守的君王。 022

伊尹在位期間,忠心輔佐商朝的五位君王,為商 朝長達五百多年的 國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留下了傳頌千古的賢相 典範。 伊尹身為臣子,對主君忠心耿耿,並將引導主 君成為明君、以及造 福天下百姓,視為一生的責任,盡心盡力完成; 所以孔夫子讚美伊尹為 「聖之任者」,就是在表彰伊尹這一分「捨我其誰」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令人感佩。 忠君愛民 德才兼備的伊 尹 │ │ 023

領導者賢德大度, 部屬忠誠有才能, 彼此 建立良好的共事關係 方能圓滿完成目標。 而一個人最好的能力,是仁德與智慧兼具, 擁有正確的理想, 實踐正確的目標, 對於 應該做的事,就運 用智慧,勇往直前 、全 力以赴,創造美好的成果。 生活裡的思考 024

忠義賢明的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為周朝君主周武王的弟弟。商 朝末年,周公輔佐 武王,討伐暴君商紂王,滅了商朝後,周公建議武 王,對於無辜的商朝 遺民,採用「原地安置,留民生路」的寬厚仁政,封紂王的兒子為殷侯, 並賑濟因戰爭而飽受飢餓的殷商子民。 後來武王因國政繁忙 積勞成疾而身染重病,心 急如焚的周公,虔 我們應景仰 公訂定禮 樂制度以安定社會的精 神,並推崇周公盡 責守分輔佐武王、成王,絕無二心的忠義典範。 仰周公之典則。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忠君愛民 忠義賢明的周 公 164 1 03 │ │ 025

誠向祖先之靈祝禱,祈願以自身性命來代替武王。 或許是周公的真誠感 動了上天,第二日,武 王竟痊癒了!周公對 武王的君臣之義、兄 弟之 情,實在令人敬重與感佩。 而武王在駕崩前,本想將王位傳予周公,但周公 堅辭不受,武王才 傳位給兒子,也就是成王。 成王即位時年紀尚小,為穩定朝政,周公決定親 自代理政務,夜以 繼日處理公事,不敢懈怠,但武王的另外兩位弟弟 管叔、蔡叔卻趁此時 到處散布流言,說周公有野心 想篡奪王位。 周公知道後,立刻對大臣表明心志說:「我之所 以承擔起輔政的重 任,就是怕各方諸侯 叛亂,使天下百姓不 安,武王過世得早,成 王又 還年少 為了遵守武 王託孤的遺命,穩固 周朝政局,我才必須 這麼做 啊!」儘管如此,管叔、蔡叔仍然發動了叛亂,周 公奉成王之命進行討 伐,經過了三年才平定。 026

周公不但對成王忠心耿耿,為了周朝的未來發展 ,他也積極延攬人 才,一聽到有賢能的人來訪,周公絕不願讓對方等 待,就算正在沐浴, 頭髮還濕淋淋的,也會立刻把頭髮束好出來接見; 就算正在吃飯,也會 趕緊吐出口中的食物,深怕錯過了和賢士交流、為 國舉才的機會。 周公代理朝政七年,成王已長大成人,他便將政 權還於成王,絲毫 沒有任何眷戀。而為了敦厚人倫與社會風氣 制禮作樂、訂定宗法 制度,以禮樂道德教化人心,奠定世人知禮、行禮 的傳統文化,更啟發 了儒家崇尚道德修養的人文精神。就連孔夫子也曾 感嘆說:「久矣!吾 不復夢見周公。」傳達對周公無限的思念與崇敬。 周公勤政愛民,主張減少刑罰、以德化民,使 周朝政治清明,並制 定重要的典章法則,讓後世能夠依循正確 方向 前進;而成王與其子康 王在位期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四十餘 年不用刑罰,這都歸功 於周公畢生忠貞 二、無私無我的付出,為太平盛世立下重 要 根基。 忠君愛民 忠義賢明的周 公 │ │ 027

我們做人做事,不 覬覦非分的財色 名位, 應謹守分際,完成 任務使命,而且把 事情 做好,不是為了獲 得他人的讚美與 肯定, 所以即使遭遇毀謗或誤解 也要盡忠職守, 為所當為,才能通 過各種試煉,完成 正確 的目標。 生活裡的思考 028

貪慕權位的王莽、曹操 王莽出生在西漢末年,來自於外戚家族,幼年時 父親過世,姑姑貴 為皇太后,非常照顧 王 以及他的叔伯, 家族許多人都在朝廷 擔任要 職,權傾天下。 但是,當了官的王莽,不像家族親戚這般驕奢成 性 他不僅謙虛有 禮、孝順長輩,還飽讀詩書、禮賢下士。而且雖以 節儉清廉聞名,當百 且看看王莽與曹操之罪 責,為人臣子不善盡扶 持少主之本分,卻 耍弄奸險巧計,竊取權勢,讓國家百姓陷入危機 與動亂。 試評曹操、王莽罪。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忠君愛民 貪慕權位的王 莽、曹操 164 3 04 │ │ 029

姓有困難時,也不吝於拿出自己的俸祿去行善布施 ,讓百姓對他讚譽有 加,王莽因此不斷受到朝廷的提拔、重用,後來還 成為大司馬,登上了 權力的巔峰。 不過,王莽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的野心越來越 大,終於露出了真 面目,不僅殺害和自己意見不合的兒子;凡是反對 王莽的人,一律被冠 上叛黨罪名,因而受到牽連、被處死的人,高達上 百位。 後來,王莽竟還下毒害死了皇帝, 為了能輕易 地掌控政權,挑選 皇室裡一個才兩歲大的孩子繼位,王莽自己則成為 「代理皇帝」。過沒 多久,有人在通水井時,竟然「意外」挖到一塊石 頭,上面刻著「 為皇帝」幾個紅字。緊接著 陸續出現奇異徵兆, 指向王莽就是 天指 定的新 ,其實,一切都是王莽的刻意安排。 單純的百姓信以為真,以為真是上天的意思,爭 相走告,要王莽當 皇帝。這時,王莽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逼迫皇帝讓位,篡西漢自立, 030

改國號為「新」。王莽當了皇帝以後,實施了許多 不合理的政策,而其 他官吏也有樣學樣,學王莽演戲作假,一點都不關 心國家百姓,再加上 天災頻傳,人民生活得相當痛苦。 最後,有人帶兵起義,攻陷了首都,王莽祖先和 家人的墳墓也被燒 毀;王莽慘死,首級就掛在大街上,供人洩恨。新 朝只維持 短短十五 年,便宣告結束。 而東漢末年的曹操,對於權勢和地位也同樣野心勃 勃。 曹操個性狡詐,善於權謀,而且心狠手辣。當時 ,董卓占領東漢國 都洛陽,並挾持漢獻帝,執掌朝政,曹操刺殺董卓 失敗,於是連夜潛逃 出洛陽,投奔父親的老朋友呂伯奢。呂伯奢為招待 曹操出門買些酒菜 而生性多疑的曹操,聽到房外傳來磨刀霍霍的聲音 ,誤以為呂伯奢的兒 子想謀害他,便先下手為強,將呂伯奢的家人和兩 名賓客全都殺死。 事後曹操發現,原來對方磨刀,是想殺豬來款待 他,一切都是自己 忠君愛民 貪慕權位的王 莽、曹操 │ │ 031

誤會了,但為時已晚,他只能再逃走,結果在路上 也殺了買酒菜歸來的 呂伯奢,並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 負我!」這一番話。 後來,曹操回到家鄉招兵買馬,並憑著他的聰明 謀略,東山再起。 而這時,董卓遭部下設計殺害,洛陽城滿目瘡痍、 天下紛亂,於是擁兵 自重的曹操,趁機迎接漢獻帝至許昌。 曹操心懷不軌,為了把持朝政,不僅將宮中的守 衛,以及皇帝身邊 的侍從,改換成自己的親信;還將受到獻帝信任的 官員都狠心殺害。同 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他,也將自己的三個女兒 曹憲、曹節和曹華, 都送入漢獻帝後宮為夫人。 隔年,獻帝的皇后伏壽,圖謀誅殺 之事敗露 ,曹操一怒之下, 逼獻帝廢后,更替獻帝寫好詔書,命人帶兵入宮捉 拿伏壽。伏壽哭著跟 獻帝求救,獻帝也只能心痛、無奈地回答說:「我 連自己都不知道能活 到什麼時候﹗」伏壽被幽禁至死,她所生的兩位皇子也遭毒害, 整個家 032

族一百多人慘遭處死。不久,曹節被立為皇后。 曹操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利用獻帝 為傀儡,意圖實現 統一霸業。而在曹操 亡故後,兒子曹丕見 勢力已穩固,於是篡 東漢為 帝,改國號為「魏」,但在位僅七年,就因病離世 ,父子二人徒留千古 惡名。 王莽、曹操為人臣子,卻操弄權勢,犯下竊國 惡行 只為滿足個 人的私欲,奪得權力和地位,最終失去了親情友 情、他人的信任;也喪 失了身為一個人,最珍貴的「善良本心」。 忠君愛民 貪慕權位的王 莽、曹操 │ │ 033

我們在做每一件 事的當下,都要問 問良心 過不過得去,不能 只做表面工夫,或 是為 獲得好名 聲而爭功 諉過;也 不能用小 聰 明、小手段去規避 責任和規定。而是 應傾 聽良心的聲音,忠 於良心的答案,貫 徹道 德信念,做一個俯仰無愧的真好人。 生活裡的思考 034

赤膽忠誠的 關聖帝君、趙恩師雲 東漢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民不聊生, 關聖帝君以及劉先主備、 張桓侯飛因此共同約定,要為了匡復漢室、救國護 民而同心協力。 多年來,即使過著兵荒馬亂、顛沛流離的生 活, 關聖帝君依然志 節不改,始終追隨、協助劉先主,赴湯蹈火,在所 不惜。 不過,在一次與曹軍的戰役中,劉先主與張桓侯 率兵應戰,但寡不 而從曹操、王莽奸險竊國的罪 過和下場,就更能看出 關聖帝君 和趙恩師雲的品德功績,是何等忠勇愛國、義薄 雲天。 更觀 關侯、趙雲功。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忠君愛民 赤膽忠誠的 關聖帝君、趙 恩師雲 164 3 05 │ │ 035

敵眾,下落不明。這時,留守徐州城裡、坐 鎮指揮的 關聖帝君,在曹 操軍隊團團包圍之下,為了保護劉先主的兩位夫人 ,以及徐州所有百姓 的安危,萬不得已,只能暫居曹營。 但是, 關聖帝君面對曹操的百般籠絡,不僅絲毫不 動心,還表明 一旦得知劉先主下落 將立即離去,與劉先主會合 ,顯現出忠臣不事二 主的忠貞心志。曹操心裡雖然敬佩,但仍不 放棄希望 關聖帝君歸順的 目的,於是故意安排 關聖帝君與兩位皇嫂共處一室,並要人減少 蠟燭 的數量,想趁機造謠生非,破壞 關聖帝君的名節,讓他沒有顏面再見 劉先主。 然而一夜過去,卻 只見 關聖帝君站在屋外 ,通宵達旦捧讀《 春 秋》,正氣凜然、毫無倦色。《春秋》一書 ,正代表 關聖帝君身為大 丈夫的精神,也是向曹操表明,自己熟讀《春秋》 ,明白《春秋》重視 君臣倫常、安守本分 的大義所在,絕對不 會與犯上作亂的曹操 同流合 036

汙。 後來, 關聖帝君知道劉先主的下落後,便毅然決然 地離開,保護 兩位皇嫂,回到劉先主身邊。 劉先主為人寬大仁厚,謙虛恭敬,而且禮賢下士 ,因此吸引了不少 仁人志士為其效力。 其中,趙恩師雲也是 劉先主十分倚仗、信 任的部 將。 趙恩師名雲,字子龍,身材高大威猛,儀表堂堂 ,且能文能武,上 馬可以征戰沙場、守城護主;下馬可以掌管內廷、 議政諫言,而且不僅 對劉先主忠心耿耿,更曾出入敵陣,保護後主劉禪 平安度過難關。 當時,曹操率軍南下攻打荊州,劉先主於當陽長 坂坡大敗,往南避 走的過程中,不幸與妻兒離散,也不見趙恩師身影。此時,有士兵揣度, 說趙恩師逃往曹操陣營。劉先主一聽,馬上喝斥: 「子龍絕不可能棄我 而逃﹗」 忠君愛民 赤膽忠誠的 關聖帝君、趙 恩師雲 │ │ 037

原來,趙恩師隻身重回戰場,深入曹軍、登上長 坂坡,是為了救出 身陷敵陣的劉先主夫人,以及襁褓中的後主劉禪。 敵軍見機不可失,一擁而上,殺聲震天,不知經 過多少次九死一生 的廝殺,幾乎用盡最後的力氣,趙恩師這才殺出重 圍,將懷中的幼主, 平安交到劉先主手上。 這一戰,趙恩師單騎 救主,展現的赤膽忠 心,至今仍深受後世 景 仰、欽佩。 關聖帝君、趙恩師盡忠守義, 計個人的安危 與得失,矢志為國盡 心盡力,堅守倫常道義,忠誠扶助劉先主,其義 行的崇高與偉大,讓王 莽、曹操竊國的惡心惡行更顯得天理難容。 038

無論我們的身分 是職場上的主管、 部屬, 還是學校裡的師 生,都要盡力完成 自己的 責任和義務,並遵 守倫理道德。居上 位者 要有耐心、愛心 提攜、指導後進; 身為 部屬、學生則要盡 心負責,全力以赴 ,努 力達成目標。 生活裡的思考 忠君愛民 赤膽忠誠的 關聖帝君、趙 恩師雲 │ │ 039

長坂坡救主 台北本宮.右山門右山牆.西元 1967 年 林玉山繪 宗孝忱題.觀音石 88 公分 X 60 公分 040

041 《玉皇上帝洪慈救劫寶經》:「 守分為良,萬民各安其業。 」恪守本 分,行事端正善良,對 於自己的工作,應善盡 職責、用心做好,一 同促進社會安定繁榮。 《關聖帝君明聖真經》:「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王指揮臣 子辦事時,必須以禮相待;臣子侍奉君王時,也應 戮力效忠。 給我們的 智慧叮嚀 行天宮寶經

042 師 父 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我們若行為正當、為國盡忠,就能吸 收天地正氣,比較不會自私。沒有私心,就比較不會 悲傷,不會怨、 恨、苦,比較能夠了悟。 」 《大學》:「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 ; 為人父,止於慈;與國 人交,止於信。 」貴為君主,要做到仁德 ; 作為臣子,要做到恭敬; 身為子女,要做到孝順; 為人父母,要做 到慈愛;與百姓交往,要做到誠信。 玄空師父開示 中外經典語錄

043 《禮記》:「為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有亡而無疾。 」作為臣子, 如果上位者有過失,可以 當面規勸,但不應背後譏 諷;如果不接受 勸諫,可以離他而去,但不應心存怨恨。 美國管理學大師 彼得·杜拉克:「 組織是以信任為基礎,信任的基 礎則是溝通和互相了解。 」 英國物理學家 法拉第:「像蠟燭為人照明,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 」

044 孝親敬長, 為子之本然 這是尊身敬為孝長子順輩孫雙,、親晚、輩 應盡的本分與義務。

045 和諧的親子、家庭關係, 是祥 社會的重要根基。 父母善盡責任,以慈愛之心教養子女; 子女感恩報本,以孝敬之情奉養父母, 親慈 孝即 最為圓滿的親子關係。

體貼親心的曾子 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 是孔夫子的弟子之 一。 曾子在瓜田除草時,不 小心割斷瓜的根苗,損 傷農作物,因而受 到父親責罰; 但曾子不敢閃 躲逃跑,唯恐父 親因追逐而跌 倒受 傷;曾子敬順父親的心意 千年來為人們所稱頌 。 芸:通「耘」,此處指除草。 養志 養,承順;志,意志。指承順父母的心意 。 芸瓜養志,千古傳 為美談。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164 5 06 046

有一天,曾子在瓜田除草時,不慎割斷瓜的根苗 。父親對曾子的粗 心大意非常生氣,決定要責罰他。 曾子看到父親因為 自己做錯事而動怒, 心裡感到很慚愧,立 刻認 錯;而在受罰時,曾子也怕萬一他閃避而逃走,可 能會讓父親為了追他 而摔倒受傷,所以一步也不敢移動,心甘情願留在 原地受罰。 受完責罰後,曾子仍然很擔心父親會氣壞身體, 於是恭恭敬敬地對 父親行禮,並說:「父親,剛才孩兒犯了錯,讓您 生氣,又讓您費了很 大精神和力氣來教育 我,您的身體還好嗎? 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的 地方 呢?」 曾子觀察了一陣子,知道父親沒有什麼大礙,才 稍微安下心來;他 也認真反省、提醒自己,做事要更細心,絕對不能 讓父母生氣傷心。 曾子雖然不富有,但他奉養父母時,一定都會想 盡辦法準備營養的 食物,希望能讓父母吃得健康。 孝親敬長 體貼親心的曾 子 │ │ 047

父親常常在吃完飯後,會問曾子:「廚房裡還有剩 餘的菜嗎?」 這個時候,無論有沒有剩菜,曾子都一定會回答 「還有!」因為曾 子知道,父親之所以這麼問,是關心孩子是否還有 食物可吃;另一方面 也是要讓父親能吃得安心,不要讓長輩為家中的經 濟煩惱。 曾子對父母的孝心與孝行,遍傳鄉里 獲得眾人 推崇;而儒家亞聖 孟子更讚揚曾子的「養志」,能體貼父母的心意, 事事為父母著想,讓 父母心情愉悅舒暢,這就是孝道,值得大家學習。 孝順的真義,在於體貼親心。就如同曾子,當 自己有疏失,受到父 親責難,第一時間是顧慮父親的健康和安全,並 且能立即自我反省,要 更加小心謹慎,不再讓父母生氣;而在日常生 活中,也能細 顧念父母 的感受,時時讓 感受到關懷與恭敬,心裡 到安慰與滿足,這才是 真正 孝順。 048

曾參純孝圖 明代 仇英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 │ 049 孝親敬長 體貼親心的曾 子

我們孝順父母,不 只要照顧「身」, 更要 照顧「心」,能體 會父母長輩的心 情,同 理他們的想法,並 給予最暖心的回 應,相 信就能讓彼此的心更靠近。 生活裡的思考 050

一生孝順的子路 子路,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子路從小家境貧寒, 又是家中唯一的男 丁,所以他自懂事以來,就獨力扛起家計,為家人 的溫飽日夜打拚。 然而,就算工作再忙碌,子路也不曾疏忽對父母 的孝敬,每天早晚 都會恭敬地向父母請安,關懷他們的身體狀況;而 為了讓父母能吃到美 孔夫子的學生子路,為 了讓父母能品嘗白米飯 ,經常徒步到很遠 的地方買米,再揹回家 奉養雙親;他一心敬愛 父母、勞而無怨的 孝行,被推崇是孔門中,與曾子齊名的大孝子。 負米奉親,聖門推 為孝子。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孝親敬長 一生孝順的子 路 164 5 07 │ │ 051

味的白飯,子路自己常常只以野菜煮成的菜羹來填 飽肚子,然後拿著省 下的微薄薪水,徒步走到百里之外的大城買米,再 將米糧揹回家奉養雙 親。 每當看見父母享用白米飯,臉上露出幸福滿足的 笑容時,子路就感 到無比歡喜,覺得再辛苦都值得。 父母曾經希 望子路能成 為孔門弟子, 做一個才德 兼備的「真君 子」;但子路擔憂父母無人照顧,所以放棄求學的 機會。直到父母過世 後,孝順的他為實現父母的期許,決定去拜孔夫子 為老師。 子路在孔夫子門下讀書,十分勤奮好學,也漸漸 改善了他原本魯直 粗率、暴躁易怒的個性,變得謙和、有禮又寬容。 每當有人告訴子路正 確的道理或指出缺失時,他都會笑容滿面地感謝對 方,並立即改過;與 朋友、同學相處時 也都樂於分享、無私助人;縱 使借出的東西遭到損 壞,也絲毫不放在心上;而且只要承諾過的事,他 一定說到做到,絕不 052

拖延。 子路的德行,受到許多國君、大臣的賞識,紛紛 邀請他擔任官職。 而子路任官時,待人恭敬有禮、忠信寬厚;在處理 政務上,明察果斷、 用心盡責,讓國家能井然有序,變得更加繁榮興盛 ,且百姓生活安樂, 彼此相親相愛;身為老師的孔夫子感到很欣慰,也 多次讚揚子路學以致 用的優秀表現。 即使已經位居高官、領取厚祿,但最讓子路懷念 嚮往 ,其實是 那段雖然貧困,卻能陪伴在父母身旁 幸福時光。 有一次,子路跟孔夫子提起過去的事時,感傷地 說:「從前,我窮 到想讓父母吃上一碗白米飯,都必須省吃儉用,歷 經千辛萬苦;而現在 的我,雖然已經功成名就、生活富有 卻連想陪父 母吃頓粗茶淡飯這樣 簡單 願望,都再也無法實現了!」 孔夫子聽了之後,不禁感嘆說:「父母在生時能 竭盡心力侍奉,父 孝親敬長 一生孝順的子 路 │ │ 053

母過世後依然念念不忘,子路實在是始終如一的真 孝子啊!」 孟子曾說:「大孝終身慕父母。」子路尊敬、 思慕父母的孝心,終 其一生不曾改變。在父母離世後,仍然心心念念 ,並努力完成父母的期 許,讓這分愛能延續下去,這是最真摯的孝 ,也是最動人 的 行。 054

孝親敬長 一生孝順的子 路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是許 多人心中的遺憾。 所以孝順要及時, 父母 在時盡心行孝,讓 父母感到喜樂,共 享美 好的天倫時光; 父母不在時 常常 想念, 謹記教誨。親情, 不會因為時間的 流逝而 改變。 生活裡的思考 │ │ 055

扇枕溫席的黃香 黃香,字文彊,東漢時期江夏地區(今湖北省境 內)人。黃香九歲 時,母親因病過世,他 每天都非常思念母親 。由於家裡的經濟並 不寬 裕,所以他忍住悲傷,日日跟著父親辛勤工作。而 除了分擔家事,黃香 孝子黃香體貼親心,無 微不至,在寒冬裡為父 親溫暖被褥,在炎 夏中為父親搧涼床席。 凊:寒冷,此處為「清涼」之意。 冬溫夏凊。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164 6 08 056

也很用心地照顧父親,顯露出超乎九歲孩童的成熟 和懂事。 古時候不像現代有許多消暑、保暖的設備。四季 天氣冷熱多變,黃 香十分掛念父親的身體,希望父親能舒適地休息, 所以每當炎熱的夏季 來臨時,他會先 蒲扇,把 睡覺用的枕頭和床 席搧涼,再請父親就 寢;而在寒冽的冬天,他會先鑽進父親冰冷的被窩 中,以自己的體溫來 溫暖被褥,無論酷暑嚴寒 沒有一天忘記。若是父 親生病,黃香更是親 自侍奉湯藥,加倍細心照護。 江夏地區的官員聽 聞黃香如此孝順,都 非常感動,主動向朝 廷奏 報,表彰他的孝行 京師洛陽的百姓也紛 紛讚揚「天下無雙,江 夏黃 童」。後來黃香因品學兼優,被推舉為「孝廉」( 古代甄選人才的一種 制度),當到了尚書令、太守等高階官職,任內廣 施德政,受到百姓的 崇敬和愛戴。 黃香的溫心善行流傳千古。後人將他的事蹟列入 二十四孝中,成為 孝親敬長 扇枕溫席的黃 香 │ │ 057

後世孝親教育的模範;而傳統啟蒙讀物《三字經》 也寫道「香九齡,能 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啟示世人,黃香展現的 孝敬和貼心,是為人 子女應當做到的本分。 至聖先師孔夫子曾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 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孝順父母不只 是衣食上的供養,更重 要的是懷有敬重之心 否則和飼養家畜有何差 別呢?黃香的孝行正是發 揮了敬愛之心,能主動理解父親的日常所需和 感受,用心侍奉,讓父親 身心皆能喜悅舒暢。在現今兩代的相處模式中, 孝行可以很多元,但不 變且可貴的是如黃香一般真摯的心。 058

孝親敬長 扇枕溫席的黃 香 孝道是家庭和樂 的基礎,奉養雙親 並非僅 靠錦衣玉食,而是要真心關懷、敬愛父母; 只要有心,無論年 幼年長,都能為父 母分 憂解勞,讓彼此的 相處充滿愛與溫 暖,促 進人倫和諧融洽。 生活裡的思考 │ │ 059

哭竹生筍的孟宗 三國時代,東吳有位 孝子名叫孟宗。孟宗 還年幼時,父親便過 世 了,因此母子倆相依為命,清貧度日,但也因此養 成孟宗刻苦自勵、事 母至孝的個性。 孟宗長大成人後,在 東吳驃騎將軍朱據 的麾下擔任軍吏,為 了盡 孝子孟宗在寒冬中哭著 找尋竹筍,想給生病的 母親吃,上天憫其 孝心,使竹筍冒出地面。 後來,孟宗在外地擔任 管理漁業及鹽業 的官吏時,更親手醃魚寄給遠在萬里之外的母親 。 哭竹逢冬生玉筍,寄魚萬 里到家鄉。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164 8 09 060

孝,便將母親接至軍營同住,但因為孟宗俸祿微薄 ,母子倆的生活並不 寬裕。 有一年冬至,孟宗的 母親生了重病,忽然 很想品嘗一碗新鮮 的筍 羹。事親極孝的孟宗,便往竹林中走去,但此時正 值寒冬,萬物凋零, 要到哪裡才找得到筍子呢? 孟宗四處尋找卻一無所獲,不禁悲從中來,放聲 大哭,沒想到他的 孝心竟感動了天地,不一會兒,平地就迸裂出許多 筍子。孟宗見此,破 涕為笑,將筍子帶回去讓母親享用,之後母親的病 也漸漸好轉。 後來,孟宗遠赴他鄉任職鹽池司馬,掌管漁業及 鹽業。因為思及母 親愛吃魚鮓(即醃魚,鮓音ㄓㄚ),於是親自結網 捕魚、醃製成鮓,再 裝入陶罐中寄回家給母親,以盡孝道。 然而當母親收到後,卻原封不動的退還了,並附 了一封家書告誡孟 宗:「你身為管理漁鹽的官員,卻寄魚鮓給我,如 此一來,別人會認為 孝親敬長 哭竹生筍的孟 宗 061 ˇ │ │

你假公濟私,怎麼一點都不懂得瓜 田李下的道理,應 該要避嫌才是呢?往後我再也不會吃魚了!」 母親的一番話,讓孟宗警惕在心 ,從此更加潔身 自愛,其任官之操守也因此深獲長 官的信任與肯定, 一路受到賞識、提拔,官位也越來 越高,但孟宗掛念 母親的真摯孝心,如流水一般,不 絕如縷,永保孺慕 之情。 母親離世時,礙於當時嚴苛的 法令 孟宗無法回 鄉奔喪,但孝順 孟宗寧願放棄 高官厚祿 要跪守 在母親墳前。無論是貧窮還是富 貴,孟宗這分發自於 肺腑,全心為母的孝心,使得鄉 里百姓,甚至是天地 都為之動容,千百年來,也深受世人頌揚。 孟孝子哭竹 台北本宮.拜亭檐口樑架前檐左內.西元 1968 年.李應彬繪.水彩畫 062

孝親敬長 哭竹生筍的孟 宗 對父母盡孝,除了 奉養之外,更重要 的是 體貼親心。在今日 繁忙的社會,也許 我們 無法親侍於父母 身旁,但是只要一 通電話 或訊息的問候,往 往就能寬慰父母 牽掛的 心,讓他們安心,感到開懷。 生活裡的思考 │ │ 063

敗壞倫常的衛輒、曹丕 春秋時,衛靈公的長子蒯聵(ㄎㄨㄞ ㄎㄨㄟ)因不滿繼母南子夫 人,於是暗中圖謀加害,結果事跡敗露而輾轉逃至 晉國。 幾年後,衛靈公逝世,由孫子衛輒繼位,是為衛出 公。 為了爭權奪位,衛輒忤逆不孝;曹丕對父親心生怨 懟,狠心報復, 所以去世後,都被拘禁於地府的牢獄之中。 毒:怨恨。 衛輒逆親囚獄裏,丕兒毒 父困牢中。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164 8 10 ˇ ˋ 064

這時,流亡在外的蒯 聵知道消息之後,趕 緊啟程返國,他開心 地 想,衛輒是自己的兒子,應該會把王位交還給父親 吧!但是,他萬萬沒 有料想到,衛輒才不管蒯聵是自己的父親,到手的 江山豈能說讓就讓, 於是派人把蒯聵等人攔在城門外,拒絕他們入境。 蒯聵心有未甘,於是 請晉國大夫趙簡子 出兵,護送他返回衛 國奪 位。不過衛輒也非省油的燈,知道父親挾大軍而來 ,便布下重兵攻打對 方。父子如此相殘,史稱「父子爭國」。 後來,衛輒被迫逃離衛國;蒯聵則回到衛國即位 ,是為衛莊公,但 在位僅三年便死於內亂,衛輒則客死異鄉,最後父 子二人都落得如此悲 慘的下場。 東漢末年的曹丕 同樣也是為了權位,不顧親情倫 常。 曹丕是魏王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因為他的二哥曹 鑠早夭,大哥曹昂 也在一次戰役中,遭受突襲而戰死。所以,曹丕理 所當然地被視為王位 孝親敬長 敗壞倫常的衛 輒、曹丕 │ │ 065

的繼承人。但是,失去兒子的曹操悲痛萬分,不急 於立世子,所以不僅 沒有立即下令曹丕為繼承人,甚至有意將位置傳給 曹植。 曹植是曹丕的弟弟,從小天資聰穎,有過人的文 學天分,十歲能背 誦詩論辭賦數十萬言,詩歌、文章都寫得非常好,被譽為「才高八斗」, 深得曹操寵愛。 這讓不受曹操疼愛的曹丕相當不滿,他心想:「 無論是領兵作戰的 能力,還是政治的手段、野心,我曹丕哪樣不遠勝 曹植呢?」 後來,在曹丕陰險狡詐,萬般算計之下 終於爭 奪到了王位,但他 並不因此而感到滿足。為了報復父親對自己的無視 、不公平,曹丕在曹 操過世後未滿一年,便將曹操生前的侍妾都召來侍 奉自己;還盛大舉辦 活動,唱歌、跳舞,演奏樂曲,十分的歡快享樂。最後曹丕僅在位七年, 就因病離世,時年四十歲。 曹丕和衛輒為了權位,罔顧父子親情,背棄倫 常義理,最後都不得 066

善終。像這樣不敬父母的不孝行 為,將會如 玄空師父開示:「不但晚 年貧、病、苦,離開塵世後還要繼續受苦。」我 們做人應當忠於良心; 做子女要用心孝敬雙親,以仁義道德立身處事, 相信我們的人生將能平 安吉祥,也能為來世培植善緣福果。 孝親敬長 敗壞倫常的衛 輒、曹丕 │ │ 067

為人子女應有耐 心,即使父母有些 過失、 不合理的要求,或 是觀念有所不同, 可以 委婉地勸告,平和 地溝通,相信父母 會感 受到子女為他們 著想的心意,進而 接納或 改變。為人父母則 應以身作則,言行 舉止 謹慎合宜、正直公 平,以良好的身教 、言 教,陶鑄孩子的品德與性情。 生活裡的思考 068

實踐孝道的賢君 大舜和漢文帝同樣身為國君,兩人的孝心孝行, 足以作為百姓的表 率。 舜很小的時候,親生 母親就去世了,父親 瞽叟後來又娶了一 位妻 子,也就是舜的後母。但是父親及後母待舜極為刻 薄,後母甚至屢次想 請看「孝感動天」的虞舜和「親嘗湯藥」的漢文帝;遙遙想望「一 日三朝」的周文王和「 親病不離」的周武王, 他們都是實踐孝道 精神的賢君,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 請看大舜漢文帝,遙望文 武二聖君。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孝親敬長 實踐孝道的賢 君 164 9 11 │ │ 069

加以謀害。不過舜還是很孝順父母,從未改變態度 ,這片至誠的孝心感 動了天地,連象群都來幫他犁田、鳥兒都來替他除 草。 而堯聽說舜的仁孝,不但將女兒娥皇與女英嫁給 舜,後來又將帝位 禪讓給他,國號為「虞」。登上帝位的舜,還是像 以前一樣,關心、照 顧家人;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安居樂業。 漢文帝劉恆從小就很孝順母親 有一次母后臥病 長達三年之久 他 盡心盡力在床前照顧 幾乎沒有好好地睡過一覺。 當湯藥煎好,讓母后 服用之前,漢文帝必先親自嘗一嘗,以確認藥不會 太苦或太燙。 漢文帝以九五之尊,卻能做到天天侍奉湯藥,其 持久不變的孝心, 令人讚歎! 此外,「周」也是一個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周朝 立國的兩代君主: 周文王與周武王都非常孝順。 周文王姓姬名昌,又稱「西伯」。當他還是世子 時,每天都會向父 070

孝親敬長 實踐孝道的賢 君 │ │ 虞舜純孝圖 明代 仇英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071

漢文帝純孝圖 明代 仇英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072

母請安三次。天亮之 後,文王會先到父母 的寢宮前,探問父母 是否安 寢。有時候時辰過早,文王不想驚動父母,便先詢 問左右侍者,若侍者 回答:「安。」他就放心去處理事務。若侍者回答 :「不安。」文王便 有罣礙,難以放心。不僅如此,在中午和傍晚,文 王也會向父母請安, 並一同用餐,瞭解飯菜是否合於口味?食量是否正 常?如此貼心關懷, 文王日復一日,從不間斷。 在耳濡目染下,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也是一 位孝子。父母生病 時,他日夜陪伴,隨侍 在側,直到父母恢復 健康為止;並繼承父 親遺 志,打敗殘忍暴虐的商紂王 建立周朝,成為天下 共主,為百姓帶來豐 衣足食的安定生活。 虞舜、漢文帝和周文王、周武王以身作則,以 敬順之心孝養父母, 躬身問安、親侍膳食,就算再忙碌也不會疏忽, 所以能得到仁人志士的 追隨,以及文武百官、百姓的愛戴,為治世大業奠定良基。 孝親敬長 實踐孝道的賢 君 │ │ 073

孝道的實踐無關 身分與地位,只要 是為人 子女,都應孝敬雙 親,關懷父母的飲 食起 居,陪伴父母,讓 他們不覺得孤單, 這樣 的孝心、孝行看似 簡單,重要的是, 無論 經過多久的時間 或是外在環境如何改變, 身處順境還是逆 境,仍然能夠身體 力行, 從不間斷。 生活裡的思考 074

大舜力田 台北本宮.左山門右山牆.西元 1967 年 林玉山繪 馬紹文題.觀音石 87 公分 X 59 公分 │ │ 075 孝親敬長 實踐孝道的賢 君

西伯孝思 台北本宮.右山門左山牆.西元 1967 年 林玉山繪 李鴻文題.觀音石 88 公分 X 56 公分 076

077 《玉皇上帝消劫真經 》:「 能盡孝,事周全,自然 清吉福綿綿。 」 如果能克盡孝道,周全地 照顧父母的生活及心靈, 自能得到上天的 護佑,賜予清和吉祥、幸福長久的人生。 《關聖帝君明聖真經 》:「 為人子,孝為先,孝順 兩字緊相聯。 」 為人子女,對父母盡孝道 是最首要的本分,除了照 顧飲食起居和健 康外,還要體順父母心意, 絕不做讓父母生氣、擔憂 的事;並以貼 心、溫暖的話語和行動,讓父母歡喜開懷。 給我們的 智慧叮嚀 行天宮寶經

078 師 父 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我們對父母好,就是對自己好。怎麼 說呢?兒子和媳婦將來一定也會孝順我們,這就 是對自己好。 」 中 外 《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立身行道,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孝之終也。 」人的身體、毛髮、皮膚 都是 來自於父母,應謹慎愛護 ,不敢隨意傷害,以免父 母傷心難過,這 是孝道的開始。人在世上 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 顯揚名聲於後 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 玄空師父開示 外經典語錄

079 《禮記》:「 父慈子孝。」為人父母應當善盡 生養、教育的責任, 以愛心栽培子女;為人子 女應當飲水思源,以孝心 報答父母養育的 恩惠。 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 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 方式去對待父 母。」 英國文學家 查爾斯.狄更斯:「沒有無私的、犧牲奉獻的母愛的幫 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

080 夫唱婦隨, 為人之大節 夫妻為家庭同心合力, 這是互穩相固扶人持倫,根本的重要操守。

081 「夫婦倫」是五倫的起點。 婚姻是家庭的開端,也是社會的縮影, 因此,夫妻雙方步調要一致,和睦相處, 用心經營婚姻,才能「家和萬事成」

仁德傳家的周王室夫婦 在取得天下之前,周國歷經太王、王季、文王三 代的苦心經營,才 終於在第四代的武王繼位後開花結果,創建了周王 朝。 夫唱婦隨,夫妻同心彼 此搭配無間,才能發揮 齊家的功能。這令 人想到,由於 母親太任夢見 麟趾落入房中 ,而誕生的賢 能君主 周文王。周文王不但有 位賢慧的母親,長大以 後還娶了位賢淑的 妻子太姒,夫妻倆所栽 培出來的周武王也是一 代賢君。他們以美 德家風代代相傳的風範,依然留存於人世間! 唱隨匹偶,麟趾之化猶存。 (本段經文請參本書第 頁第 行) 經典裡的故事 164 10 12 082

周國為姬姓部族,原生活於今陝西北部的黃土高 原,相傳為虞舜時 的農官︱︱后稷(名「棄」)的後代。至太王時,因 受到戎、狄等游牧 民族的侵擾,於是率領族人南遷至渭河平原西部的 岐山一帶。在這裡, 太王與妻子太姜一起 帶領百姓營造房舍城 郭,並且設置官吏、移 風易 俗,一步步建立起社會規範與秩序,讓人人都能各 司其職、安居樂業。 太王非常鍾愛太姜,而未娶其他妾室,兩人的感 情十分融洽。族人 見到領袖夫婦如此恩 愛和合,便紛紛起而 仿效,因此家家戶戶 圓滿和 樂,社會也一片祥和。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由於 王、太姜夫賢妻慧, 共同營造出和諧的 家庭氣氛,三個兒子︱︱泰伯、仲雍、季歷在耳濡目 染之下,也具備了 善良謙和的品德。 夫唱婦隨 仁德傳家的周 王室夫婦 │ │ 083

▲ 豳,在岐山北,為周先世立國之地。 成王幼年繼位,周公攝政,為令成王了解農桑為政教首務,並關心百姓的四季生活, 作豳風曉諭周人祖先后稷、公劉稼穡重農的傳統。 豳風圖 元代 王振鵬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084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