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經

大醒自心,大 發紅光 在行天宮三宮事 務所內,都懸掛 著兩幅鏡匾,分別 以紅 字書寫「心 福祿壽」、黑字書寫「心 貧病苦」,清楚表明, 人生運途的好壞,不是風水、八字造成,而是由「心」 所招致。 紅心,代表赤誠 ,是我們天生具 有的純潔、善良 之心; 黑心,象徵汙濁,也 就是被貪瞋癡慢 疑等惡習氣薰染的 偏邪 之心;而若希望 能擁有平安美滿 的人生,就要從 無明的障蔽 中覺醒,涵養一 顆赤誠純善的紅 心,方能步步踏實 ,步步有 福。 行天宮《列聖寶經合冊》收錄的《孚佑帝君 醒心真經》, 正是呂恩主為救 度人心,慈悲傳世 的經典。經文中枚 舉上百 種惡心惡行,警 醒世人要引以為 戒,隨時自我省察 ,勇於面 對、斷除過錯,以防非止惡;亦期勉 世人,要修養良善之心, 序言 4

更要「以善傳家」,修得心安、 身安、家亦安的吉慶善果。 行天宮於民國 年首次出版《孚佑帝君醒心真經譯註》, 理 的信梗眾初概在版與信閱全重眾讀語點索經譯。取文的踴、部躍語分。譯,此之改次前採修,「訂能主再先題版行式,了」於解的譯、分文掌類上握,重《精新醒選調心譯整經文潤》,飾義期,讓並 將 期盼眾人,能日日讀經、行經,領 受 呂恩主的教誨,掌 握人生正確的方 向與意義,培養 正知、正見與正 思維;時時 問心、洗心,在 日常生活中實踐 道德,發揮良心善 性,與天 地萬物共振;相 信如此,我們不僅 能走出生命的康 莊大道, 還能消除彌天的黑 色濁氣,創造出紅 光繚繞、祥和美 善的人 間,社會和諧康泰,人人幸福平安! 行天宮志業公益會會長(義工職 ) 112 5

呂恩主,名嵒( ㄧㄢ),字洞賓 ,生於唐德宗貞 元十四年(西元 七九八年)農曆四月十四日。 呂恩主自幼 聰慧,長大後舉進士第。 某日, 呂恩 主遊長安寄居 客棧時,遇見一位 道士 鍾離權。兩 人相談甚歡,並 同宿一房。鍾離權 於房內炊煮黃粱, 呂恩 主等待煮 熟之際漸漸睡著。 睡夢中, 呂恩主 先是狀元及第, 一路飛黃騰達, 享盡榮華富貴 五十年;後因故 被貶,流放邊疆。 正當孑然一身孤 立於風雪中,仰 頭 慨嘆之際,突然而醒,只見黃粱 尚未煮熟。 經鍾離權指點迷津後, 呂恩主深切 領悟到原本追求的功業名位、 雄心壯志,宛如 一場大夢,夢醒 時分,一切便化為 烏有。得不足喜 , 失何足憂?於是拜鍾離權為師,潛 心修行。 孚佑 帝君呂 恩主 黃粱 一夢悟 人生 ─ ˊ 6

語譯精選彙編

一、呂恩主修道飛昇 一行道顯應 一場黃粱之夢, 讓 呂恩 主覺悟世事無 常,如夢幻般轉眼 成空。 從此放下功名利祿,步上修道之 路。 發廣大悲憫心, 憐惜眾生痛苦 ;立宏大誓願, 現身度化、濟困救 危;成就偉大聖 德懿行,深受世 人尊崇;發無上慈 愛心,護佑百姓平 安。 呂恩主濟度眾生 時,隨身的法器 寶劍神威赫赫、劍 氣騰騰。外, 可驅除危害世間的妖魔鬼怪;內, 可斬斷世人的貪、瞋、癡等心魔 。 功行圓滿後,於 黃鶴樓得道飛昇 ,留下許多度化 世人的故事和 神 妙遺跡。如醫巫 閭山的陡峭崖壁 上,就留存著 呂恩 主的寶像;西樵 山白雲洞,則有 呂恩主顯現仙 足痕跡的岩石,為 呂恩主遊歷人 間、 度化世人留下見證。 ( ) 8

( ) 9 二職司敕封 呂恩主品德高 超,在晉升仙界 後,領任天庭玉清 聖境宰相之位, 並奉 金闕玉皇上帝之 命,負責選拔仙職。 呂恩主隨方應 化,現身說法濟 度眾生,是儒、道、 釋三教所尊崇 之宗師,並執掌 天理律法、判分 功過,以五雷正 法召喚遣調雷部, 執 行賞善罰惡之事。還降傳經典,開 創修心進道的門徑,度化無數世人, 延續道法的傳承 ;所闡發的煉養 心性理念,更成為 儒家思想指引世人 修習的關鍵要領,猶如登高之梯、 度河之舟般重要。 敕封之尊號,為 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興行妙道天尊 。 普度光圓自在 文尼真佛。 語譯精 選彙編

二、《醒心經》的傳經與揭惡 一傳經源由 那時, 無上 仙師呂恩主正 在空中四處遊歷, 發現人世間被 一大 片罪惡的黑色濁氣所覆蓋、毒害 ,而善良的清亮紅光卻隱藏、消 散。 呂恩主明白,這是因為世間為善 之人少,作惡之人多的緣故。 至於人身上的黑氣或紅光,又是 怎麼來的? 人的身體如同 天地萬物一樣, 都是由「金、木、 水、火、土」五 種元素所構成。 這五種元素又分 別對應「白、青、 黑、紅、黃」五種 顏色。在這五種顏色中,紅色代表 通暢、充盈;黑色代表沉滯、堵 塞。 人的心念,一旦 向惡,胸中就會 悶塞,氣息無法通 暢,所以會產 生汙濁的黑氣。 反之,心念向善 ,做事光明磊落 ,抬頭時,不會 愧對上天,低頭 捫心自省時,也 不曾因虧欠他人 而感到羞慚,心 胸自然寬大坦蕩 、心 ( ) 10

情通暢愉快、精神飽滿,所以, 身上會煥發出清亮、善良的紅光 。 然而,為非作歹 的人不明白、不 覺察自己有過錯, 愚昧頑固,難 以點化。通報天 亮的晨鐘聲才剛 響起,一顆充滿貪 欲的心就開始躁 動 不安,直到夜晚都未曾停止,生起 的全都是自私自利的念頭。 因為自私、貪婪 的欲望一個接 著一個,沒有停歇 ,所以各種邪 惡 的事端也隨之天天出現。 二揭示諸惡 上百項惡行 不能忠於良心和職守,用心、盡 責,堅守正道。 不懂不得能尊盡師心重孝道敬、父敬母重,前回輩報或養德育之恩。 高望重的人。 和朋友交往,不能真誠信實、謹 守承諾。 語譯精 選彙編 ( ) 1 11

處理家務時,只偏袒自己的妻子 。 不顧手足情分,做出傷害兄弟姊 妹的事。 與尊長應對時,態度輕佻傲慢, 對待親戚也十分刻薄,毫不寬厚。 與同處一室的自家人經常爭鬥,好 像仇人般拿著武器互相傷害。 昏 庸 內無 心知 受凶, 人惡輕 恩狠視 惠毒待 卻,人 恩殺處 將生事 仇害應 報命遵 。循 的 正 確道理。 縱 容 慫僕 恿役 故他、 意人下結設打屬黨下官為依成計司非仗群謀,作各,害獲歹種霸人取,優凌。不為勢 當民,單利欺力益壓薄。弱的 勢人 。 眾帶來許多禍害與不安。 用盡心機,巧變詐術,做出違法犯 紀的事。 12

欺負、算計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 。 侮辱、戲弄需要他人扶助的老人 與幼童。 他 人 施深 計陷 侵陷困 奪害境貪他時圖人,心美產,既生色業以不歹而。騙伸念侵取手,犯財救謀他物援取人。,不。 還正 當 的 財 物 。 趁火打劫,加以壓榨、坑害。 他人窮困時,落井下石,讓對方 更加艱苦潦倒。 造謠誹謗,企圖破 壞他人名聲,甚至 使用各種手段, 敗壞他人的 功績與成就。 貶抑阻、礙壓他制人他的人善的行才,能使,之使難其以無圓滿。 法一展所長。 使他人失去名位與工作。 語譯精 選彙編 13

挑 撥 破、 壞離 減他間 損人他 、的人 刻姻的 剝緣骨 他、肉 人親 應事情 得。, 的使 財 物 。 其產生嫌隙,無法和睦。 興風作浪,刻意引發他人相互爭鬥 。 推卸責任、口出妄語,將過失誣 賴他人。 不尊重隱私,隨意談論他人的閨房 私事,汙辱女性的名節。 以不實的話語,造 謠、毀謗他人的 專業技能,使其信 譽受損,阻 斷對方的謀生之路。 喜歡洩漏、散布他人隱私,辜負 委託人的鄭重請託。 背棄約定、違反誓言,言行反覆 無常。 誘使他人做出不正當的事情,或 是直接幫助他人做壞事。 對世人所厭惡的 失德惡行,偏偏喜 歡去做;對眾人 所稱揚的美德 善行,卻厭惡不為。 14

說話不忠誠信實,行為舉止偏邪 、不守規矩。 判斷是非對錯時 ,違背天理良心 ,或是毫不顧慮 事實,只憑自己 的好惡,任意詆毀、稱讚他人。 嘲諷、毀謗古聖先賢,輕視天地神 明。 仇恨、敵視品格高尚的正人君子 ,喜歡親近為非作歹的奸險小人 。 社會經濟地位較 低、不富足,卻不 力爭上游,反而自 甘墮落,盡 做些低劣失德的事情。 所作所為讓祖先受辱、家族蒙羞 ,也讓父母憂心掛慮,煩惱不已。 鋌而走險,以謀求 非分之利,還希望 能夠逃開罪責, 一點都不知 道羞恥。 對於喜歡的事物,貪求無度、毫不 滿足,明知有錯,也不肯改正。 仗恃作惡,始終 不悔改,甚至掩 飾過錯,即使有人 好言相勸,非 但不接受,反而惱羞成怒,更加生 氣。 語譯精 選彙編 15

沉溺賭博,或是貪戀美色,流連 於花街柳巷等聲色場所。 飲酒愛貪逞杯血,氣不之知勇節,制與,人醉鬥後狠口爭不勝。 擇言,隨意謾罵他人。 耗 費沒祖有先結正遺伴當留群名的聚目時就,請盡戲談班論表不演正。經 的 事 。 產業或家人好不 容易才賺得的財 富,所作所為全 都是毫無益處的事。 不珍惜物資,不 愛惜、重視五穀 糧食;任意弄 髒、毀損聖神仙佛 所傳下的經書典籍;隨意丟棄書 寫著文字的紙張。 在家時,不肯靜心學習知識與技 能;一舉一動不遵循禮儀法度。 明明知道別人對 自己有恩德,卻 不懂得回報;不 知道飲水思源、 不緬懷祖德與父母的恩情。 敗壞、荒廢祖先 所留下的產業 ;甚至因為疏於 看顧,未能修繕 祖 16

墳,而讓先人的棺木暴露在外, 任由風吹、日曬、雨淋。 辦喪事時,未能 依照禮法,恭敬 、慎重地處理; 奠祭時,態度草 率、不誠懇。 在守喪期間,不 能清淨身心為先 人祈福,反而放 縱欲念受孕;或 是在先人逝世紀 念日時,不秉持 莊重肅穆之情, 追思先人之德, 反而 彈唱樂曲尋歡。 夫妻不能各盡 本分,和順相處 ;教育孩子不夠 嚴謹盡責,反而 溺 愛、縱容;對於 晚輩的無心過失 ,不能寬恕包容; 撫育子女不能慈愛 疼惜、悉心照料; 管理家務,毫無法 度;言行舉止, 無法為子孫留下 好的榜樣。 嫁娶不按照禮法、不合時宜,導致 荒淫、不檢點等放蕩行為。 不能妥善地公平分配財物與工作 ,導致發生爭吵、互鬥的事端。 過度的奢侈浪 費,或是極端的 節儉小氣,使得 事情失去合宜的 規 語譯精 選彙編 17

矩,違背應有的禮數。 對於本分內該 做的事情不去做 ,卻汲汲營求本 分外的富貴名 利。 見到富有的人, 便生起非分之想 ;見到地位顯赫的 達官貴人,則心 生 羨慕並巴結、奉承。 誤入歧途,又不知悔悟,甚至沉 迷不醒、一錯再錯。 裝模作樣,盡做些 表面工夫,用來 欺瞞他人,盜取虛 名;或是以 不正當、不合理的手段,追求聲 譽。 立身處世,不辨 是非、毫無主見 ,只會盲目順 從、附和他人;或 是故意違反常情,特立獨行、自 以為是,斷絕與他人的來往。 觀察事理,不夠嚴謹清晰;聽人 言語,不能洞悉、覺察是非真相 。 缺乏識人之明, 無法分辨他人品 性的好壞;結交 朋友,不懂得判斷 、 選擇。 待人處事,傲慢 無禮不恭敬; 說話口無遮攔,不 夠嚴謹小心;處 18

理事務,不能恰當合宜;面對狀 況,不夠仔細、慎重。 以為輕微的怒氣 不會造成傷害, 就不加以克制; 對於將來可能發 生的人為禍患,不能未雨綢繆、 事先預防。 貪圖安逸,不肯立定高遠的志向; 做事時,三心二意、缺乏定見、 反覆無常。 不遵循古聖先賢 留下的訓誨,也不 用心學習師長傳 授的正確知識 與道理。 不能時時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 ,也不盡力約束自身的不當行為。 在公開場合上,做 出令人羞慚的舉 止;在別人看 不到的地方,做 盡壞事。 以上列舉的上百項惡行,世人一定 要提高警覺,避免犯錯。 語譯精 選彙編 19

2 ─ 20 十一類人之惡行 第一類人 縉紳大夫 有些官員對於 名利地位的得失 心很重,在沒得到 以前怕得不到, 得到以後又怕失 去,因而一味地 奉承、諂媚上級,希 望能夠鞏固自己 受寵的地位。 也有些是公然行 賄或收賄,完全 不顧慮貪汙腐敗 的行徑,嚴重影 響社會的安定;既 不憂慮國家大事 ,也不在意人民 的痛苦。甚至壓榨 百姓、剝削民脂民 膏,並巴結、賄賂 上司;或是用嚴 刑峻法,隨意處 罰百姓。 這些人搜刮財 貨的本領很高,審 理訴訟案件方面 ,卻毫無能力。 見到有利於百姓 的事業不籌畫興辦 ;察覺到對百姓 有害的弊端,也不 革新改進。只掛念自己的官位俸 祿,實在有失職守,愧對國家百姓 。

第二類人 文人學士 在讀書人之中, 有些人捨棄聖賢 書中的修身之道, 一意追求功名 利祿,爭相求取 官職。經常炫耀 個人的才智能 力,驕傲自負,而 且不 只誇耀自己,還心胸狹小,忌妒他 人。 有的人專門編 寫邪淫不雅的書 籍,誘惑青年男女 沉迷於情欲,無 法自拔;或是捏 造一些毫無根據 的傳說、假歷史, 混淆是非黑白。 這 些不良的文章書 籍,一經流傳散 播,將產生無窮 禍害,造作的罪孽 非 常大。 第三類人 庸夫俗子 在才能平庸、見識 淺薄的人當中, 有些是毫無學問 、不識字,卻 戴著讀書人的帽 子,穿上讀書人 的衣服,假裝自 己有文化、有內涵 。 整天只想著鑽營 小利而忙碌不休, 或是不顧廉恥, 苟且偷生,完全不 語譯精 選彙編 ─ ─ 21

知道應回過頭來盡自己的本分, 精進能力,才是根本之道。 只要稍稍有點 成果,就得意忘 形、態度高傲,瞧 不起平民百姓, 更不把長輩或前輩放在眼裡。 遇到貧困的人,就視而不見,轉身 離開;見到身分顯赫高貴的人, 立刻卑躬屈膝,想要乞求對方的 關愛。對待窮苦的人,極盡壓榨剝削 , 凡事斤斤計較,不 放過一分一毫; 緊守著錢財,吝嗇 、小氣,對於施 財賑災這一類幫助別人的義行, 絕不去做。 有的人缺乏自 知之明,不會衡 量本身的才能與 實力,總是高估自 己。對於不懂的 事情,逞強裝懂, 不肯承認自己的 無知;明明做不 到 的事,假裝成很 內行的樣子,不肯 承認自己不會。 既缺乏真才實學, 又不懂得自我精 進,只想模仿儒 生文人寫文章的 樣子,企圖博得風 雅 的名聲,但寫出 來的內容,全是胡 說瞎編。還經常 自我膨脹,看到他 人的作品,便胡亂任意地嘲笑、批評 。 22

第四類人 少年子弟 在少年子弟當中 ,有的人喜歡訂 作華麗的衣服來 穿,專挑上等的 菜餚來吃,過著 浮華奢靡的生 活。一年到頭四 處游蕩,虛度光陰 、不 知振作,一天到 晚就只會嬉戲遊 樂、不務正業。既 無法體會種植農 作 物、耕耘田地的 辛苦,不明白擁 有的這一切都是 得來不易;也不 知道 要珍惜寶貴的時 間,努力上進。等 到年紀大了、老了 ,發現自己仍是 一事無成,那時候再來感傷、後悔, 已經來不及了。 第五類人 農工商賈 在農民、工匠與 商人之中,有些人 在市場交易時, 任意調漲糧食 售價,或是將劣質的次級品、仿 冒品,混入真品中,以牟取不當利 潤。 有些商人還會刻 意欺壓賣方,以不 合理的價格強行 收購對方的商 品;或是利用各 種方法、手段,將 便宜的商品拉抬 價格出售。或是 操 語譯精 選彙編 ─ ─ 23

控商品價格,使 其不符合實際價值 ,從中牟取暴利 ;或是應支付商 品 貨款時,卻刻意賒帳拖欠,損害 賣方的權益。 甚至在磅秤、斗 器、尺碼等度量 工具上動手腳,占 人便宜,毫無 公平誠信可言。例 如出貨時,偷斤 減兩,進貨時,卻 斤斤計較,不但 要求斤兩十足, 且要求多給;或 是出貨時,故意給 對方體積較小、 細 碎、不符價值的商 品,進貨時,卻 要求對方提供 較大、較完整、超 出 價值的商品。在上門的顧客中, 專門欺騙憨厚的老實人或年幼的 孩子, 也常霸凌、壓榨老年人和弱勢族 群。 有些工匠不循 規蹈矩,導致製作 的器具品質差、 不牢固;明明受 雇於人,做事卻 不勤快。甚至還有 人懷著惡心,暗 中設置邪術,企圖 詛咒雇主;或是任意耗費物料, 增加雇主的損失。 24

第六類人 藝術九流 在技藝九流各行 業之中,有些人 工夫尚未精通、職 能歷練還不夠 成熟,便急著執 業表現,想要獨 當一面,不但輕忽 了生死大事,隨 意 論斷、批判別人的吉凶禍福,更是 不尊重生命。 這些缺乏專業 素養與職業道德 的行為,將導致種 種不良的後果。 事態輕微的,會 害人損失財物、耽 誤正事;事態嚴 重的,則可能害 人 喪命、斷絕後代。 第七類人 吏胥隸役 在政府公職之中 ,有些人執行文 書、警務及調查 等公務時,利用 職務之便,貪婪收賄,進行不法 勾當;或是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 文, 隨意刪減、捏造 案情,幫助壞人脫 罪或陷害好人入 罪,縱容奸詐邪惡 的人,陷害善良無 辜的百姓;或是瞞 騙上司,圖謀私 人利益;或是任 語譯精 選彙編 ─ ─ 25

意巧取、侵占百 姓的稅金;或是隨 意操弄司法案件 ;或是以囂張的 氣 燄來恐嚇、敲詐老百姓,凌虐、 侮辱正直的讀書人。 第八類人 廝養奴僕 有些家僕,領受 主人的薪水,卻 不想盡心盡力 做事;住在主 人的 屋裡,享有住宿安居的溫暖與便 利,卻不懂得感恩。或是在主人 面前, 態度畢恭畢敬、逢迎奉承,到了主人背後 ,卻說三道四、譏諷、嘲笑; 或是表面上忠心耿耿、盡心效力 ,暗地裡卻利用職務之便,上下其手 , 侵占主人的錢財。 有的人不願接受 自己貧窮的出身 ,嫉恨富貴的主 人家;或是對年 老體虛、溫和懦 弱、頭腦不精明的 主人,態度輕率無 禮。既然已身在 主人家服侍,卻又存著不當的念 頭,暗中圖謀非分。 ─ 26

第九類人 婦人女子 有些婦人女子的 個性,原本就陰 沉優柔,心胸、見 識大多狹小偏 頗、愛計較。每每 為了一點小事就 與人起衝突,或是 常常因為愛說閒 話、搬弄是非, 而引發禍端。不是 對待公婆失禮、不 盡心奉侍,就是 和兄嫂、弟媳相 處不來,爭執不 斷;不是苛刻 虐待、欺凌媳婦, 就是 欺凌丈夫,在家 中專斷獨裁、作威 作福。使得血緣至 親的家人反目成 仇,親戚之間也因此失和。 這些人甚至生活 混亂,不守男女 分際,發生和他人 私奔等醜事, 既玷汙娘家的門風,讓娘家人蒙羞, 更辱沒夫家的聲譽,招人訕笑。 第十類人 牙媼媒婆 還有一些從事人 口買賣的牙婆與 媒合婚姻的媒 婆,習慣說誇大、 不實的謊言來掩 蓋事實。為了賺 取仲介費,胡亂 牽線,像是隱瞞一 方 語譯精 選彙編 ─ ─ 27

拙劣的條件,牽 配給聰慧美好的 另一方,結果耽 誤他人的婚姻幸 福。 或是脅迫清白的人從事卑賤、不 正當的行業。 這些敗德的婦 女,表面上熱心 於穿針引線,為 人牽線、撮合, 實 際做的都是欺騙與誘拐的勾當,嚴 重破壞閨門女子的名節。 第十一類人 僧尼道士 有些僧尼、道士不 求瞭解經典與教 義,也不遵守清 規和戒律。不 僅邪淫和貪欲的 念頭沒有斷絕, 甚至沒有戒除吃 肉、喝酒的惡習。 還 經常假借各種名 目,向信眾化緣 斂財,實際圖謀 的,是自己的飲 食享 受;或是表面上 勸導信眾參加祭 典法會,真正目的 也只是為了獲得更 多的金錢罷了。在他們身上,哪裡 找得到修行人的慈悲心呢? 這類不肖的宗 教人士,心地偏邪 、六根不淨,即 便設立壇場祭祀 神明,神明也不會降駕賜福;舉行 法會,則男女混雜,毫無禮儀章法 。 ─ 28

他們不曾真正澈 見自己的良善心 性,更從未持守 養護精氣神,修 煉先 天之炁,反而汲汲營營 、勞勞碌碌地追 求名利,比一般百 姓更加忙於 俗事。一身汙濁 的習氣,遠比紅 塵中的世俗之人 還要加倍不堪。 所造 下的罪孽,哪可能輕易消除?應該 罪加一等! 以上列舉的十 一種人,對於自 己所犯下的種種 過錯,已經養成 惡 性的行為習慣, 所以絲毫沒有自 覺,也沒有想要 悔改的念頭,導 致體 內凝結成一股股難 以消散又昏暗不明 的黑色濁氣,如同 濃厚的雲霧遮 蔽天光,緊緊跟 隨於人,也如同 邪魔附上人身,不 肯離開。就這樣漂 浮沉淪於苦海中,不知何時才能獲得 救度。 然而,這些人卻 毫不在意,不僅 安然身處其中,甚 至一天比一天 更深陷、沉溺在苦海中,實在忍不 住要為他們悲傷落淚。 語譯精 選彙編 29

3 30 十二種入惡根苗之因 若是提到能夠行善積德的人家,一百 戶當中,可能還找不出一戶。 有的是因為身 分低微、生活艱 困,沒有餘力自 我提升;或是缺 乏 志同道合的良朋 益友,不知要自 我激勵,奮發向 善;又或者是受到 當 下的情勢所困,停住向善前行的 腳步;以及受到不良風俗潮流的 影響, 放棄原本堅守的善念,選擇同流 合汙。 也有一些情況是, 礙於人情或面子 而勉強行善,並非 真心誠意, 所以意志不夠堅 定,容易退轉; 或是內心向善,但 能力有限,難以實 行;又或者是行善 一陣子,卻無法 堅持一輩子;以及 只是自己喜歡做 善事,卻不去感化周遭的親朋好 友也一起行善。 此外,還有的人 是「把事做好」的 為善初衷非常真 誠,卻在半途 改變初衷;或是 能善盡職責不懈 怠,但偶爾也會 禁不住考驗,動搖 心 志,怠忽職守; 也有的人是專業技 能尚未達到一定 程度,就妄想得到

非分的利益;甚至是技藝即將純 熟,卻失去平常心,想立刻獲得 成果。 以上十二種無法 真正自我提升、 盡責守分、為善積 德的態度和方 式,彷彿是在向 善心田內種下惡 的根苗。所以良善 之氣才剛剛升起 , 馬上又沉伏下去,無法上達於天。 三、《醒心經》的教化宗旨 一勸勉詩偈 因緣念起 人的生命何時 才會完全地寂 滅,脫離輪迴呢 ?此世結束後,又 會 因業力的牽引而 進入下一世,就這 樣沉入貪瞋癡與 煩惱的無邊苦海 , 經歷幾千幾百萬 億年的長久歲月 ,受到生老病死的 苦難與折磨、牽 扯 與糾纏,終其一生也無法解脫。 語譯精 選彙編 ( ) 1 31

每一個因緣,皆 會讓世人生起各 種心思意念;而 這些心思意念又 會引發更多的因緣。世人只要明 白這樣的道理,不生起各種惡心 妄念, 就能從人生大夢 中覺醒,不會再 沉迷於虛幻的夢境 中,也會了悟世 間 的萬事萬物都如同泡沫和影子般虛 假不實、生滅無常。 在這如同電光石 火般的短暫生命 中,又有多少於世 間立下豐功偉 業的英雄賢才,被 埋沒於黃土之下 呢!再看看那些能 勤修正道、了悟 世間真相的傑出者,有哪一位不 能稱得上是活神仙呢! 滌慮洗心 道德是永恆存 在的真理,修德行 善之人能喜獲福 報;反之,為非 作歹之人將招致 災禍。如果能夠清 除貪瞋癡等妄念, 並洗淨被環境染 汙的本心,進而 以善行來彌補, 那麼從前犯下的 各種罪業,都能 獲得 神明的寬恕。 2 32

呂恩主如今廣開 利益眾生的方便 法門,希望接引 愚昧無知者一同 修心進道。世人 不要認為自己的 心念善惡、言行好 壞不會被察覺、 知 道,其實神明天天都在鑒察每個 人的心思意念,並逐一記錄著功與過 。 禍福自召 人生的禍患與福報,沒有其他的 起因,全都是由自己的心念善惡 、 行為好壞所招致 的。換言之,一切 的吉慶福祿或厄 運災禍,並非來 自 上天的安排,而是世人自己的善 惡作為所導致。 行善,獲得幸福 快樂的善報;為 惡,得到煩惱痛 苦的惡報。善惡 所引起的果報, 從來不會有絲毫 差錯,一定會有 報應。世人只要 改正 過失、重新做人,自能獲得天地神 明的讚許、護佑。 語譯精 選彙編 3 33

( ) 34 二神明鑒察 每個人的良善 本心,不會澈底 消滅斷絕。就像有 些人做事儘管 陰 險狡詐,但如果 有機會和他們談 起好的、正確的事, 當下也會表示贊 同,正是因為良善本心還沒有完 全泯滅消失的緣故。 但他們之所以 至終不能悔過 行善,是長久做惡 事所累積的習 性, 蒙蔽心靈,以致於 無法感受、理解 為善所帶來的歡 喜和愉悅,也渾然 不明白為惡將會 招來禍患,甚至 還認為天地神明不 會看見他們所做的 惡事、不會聽到他們所說的惡語。 然而,天地神明真 的看不見、聽不 到嗎?其實是他 們自以為不會 被看見、不會被聽到罷了!就這 樣,在愚昧無知、不明因果的狀 況下, 任意放縱自己胡作非為。 哪裡知道天地 神明時時刻刻 都在世人身旁,默 默地觀察、記錄 , 就如同觀看火光 一樣清楚。因此 人所做的好事, 不會被掩蓋、抹滅 ;

所做的壞事,也絕對無法隱藏。 通往「災禍」還是「吉慶」,是 兩條完全不同的路。「作惡受罰」 與「行善致祥」的因果報應,如 同空谷會產生回音般,必然有所回響 、 有所對應。這樣的律則,從古至今 ,都不曾有過差錯。 三報應之期 為善或為惡,不 會只有當事人受 報。《易經》就說 :長年累積善 德的人家,將會留 存深厚的福澤給 家人及子孫。經常 做壞事、長年累 積惡業的人家, 不僅會為自己招 來惡報,家人及子 孫也將飽受災厄、 劫難等惡果。 所謂的「累積」 ,有的是以每個 月為單位來計算 ,有的是以每一 年為單位來計算 ,也有的是以一輩 子為單位來計算。 這不是短時間內 就能夠形成的,而是要隨著時間 的推移,才會逐漸深厚。 語譯精 選彙編 ( ) 35

長年累積的善 德,有的可以在 這輩子享有對 應的福報。有的 可以 澤及十代、百代、千萬代,甚至 是無窮無盡的世世代代子孫。 而為非作歹、不 斷累積惡業的人 ,情節較輕者,或 許到了下輩子 就會償還果報。但 對於罪行嚴重的 人,不只今生要承 受業報,來世也 將繼續受報。 呂恩主縱觀古今 天下人的業因 業果,有人平時 累積善德、磨練品 行,雖然前半生困苦窘迫、運途 不順,但等到發揮能力的時機成 熟後, 短時間內便脫穎而出,榮華顯貴 。 也有人安於簡 樸的環境,以堅守 道義為樂,就算 一生窮困飢餓, 依然不改志向。 往生後,其高風亮 節的品德操守, 終究能與先聖先 賢 一樣,萬古流芳,還能與日月之 光相互輝映,成為後人效法的典範 。 還有人竭盡心力,為國為民,即使 犧牲生命,也要維護仁德大義。 往生後,不但名 留千古,累積的福 澤更是庇蔭後代 子孫;而自身的 善 36

功,或是在來世得到善報,或是 榮升天界享有天爵祿位。 不過,也有一些 具有錢財、地位 的人家,偶爾做了 不合乎禮法道 義的惡行,卻不 以為意。長期累 積下來的罪過,不 僅招來禍患,消 減 自己原有的福分,還會牽連子孫, 遭受災厄的懲罰。 還有一些權貴 子弟,沒有認真 學習聖賢書中的 重要義理,也不 了 解為人處事的正 道,導致言行舉止 犯下種種缺失、過 錯而遭受苦果, 還拖累親友深受其害,難以解脫。 更有一些愚昧無 知、不信因果的 人,不了解舉頭三 尺有神明,隨 時隨地都在鑒察世人的功過,反而膽 大妄為,最後遭致法律的制裁。 甚至一些兇惡 殘暴的人,胡作非 為,毫無顧忌,累 積的罪孽又深 又重,不但自己飽受惡果,家人乃 至於整個家族都因此破散、崩離。 以上種種不同的善惡果報,並不 是上天有所偏私,而是源自個人、 父母祖輩們長期累積的善業或惡業 所導致,世人不必有所懷疑、困惑 。 語譯精 選彙編 37

所以上天運行 的法則與人世 間的事,會在冥冥 之中互相契合、 彼 此呼應,沒有絲毫差錯。這從遠 古以來就是如此,到了現今更為 顯著、 強烈。 智慧清明的人,知 道這個道理,並 信奉不疑,便可以 減少過失, 還能夠招來吉 祥。反之,愚昧 無知的人卻不 相信,一再犯錯 、造惡, 那麼,災禍很快就會降臨。 四大醒自心 永斷惡心 期盼世人,每一生、每一世,無論在任何地方,永遠都 不要生起: 貪圖私利、欲求不滿之心;惱怒憤恨 、責怪他人之心; 殘害殺戮、使計害人之心;叛逆 頂撞、冒犯尊長之心; 搶奪美色、偷取財物之心;強占 掠奪、好勇鬥狠之心; ( ) 1 38

欺負輕視、耍弄辱人之心;虛偽 奸巧、哄騙他人之心; 妒忌憎恨、詆毀他人之心;奉承 討好、攀附他人之心; 驕傲自大、輕慢無禮之心;小氣 吝嗇、行事敷衍之心; 奢侈浪費、放縱享樂之心;荒唐無 理、貪求非分之心; 鑽營刺探、不擇手段謀求私利之 心;貪執迷戀財富權貴之心; 憂慮愁苦貧窮卑賤之心;斤斤計較 、患得患失之心; 誇耀過自度己區名分聲人之我心分;際遮、掩自私己自過利之心; 失之心; 隱瞞事實、自我欺騙之心;固執己見 、自以為是之心; 猜忌多慮、遲疑不決之心;容易 後悔、改變初衷之心; 害怕困難、畏縮退卻之心;貪圖安 樂、遊手好閒之心; 得過且過、有微 小成就便不思進 取之心;急功近 利、要求即時績 效之心。 語譯精 選彙編 39

以上列舉的二十九種惡心,世人 都要一一檢視,努力反省、悔過 。 務必讓內心變得 清淨、一塵不染, 不受任何事物干 擾,也不存留任何 一點自私的念頭。 如此一來,內心就會像高掛天空的 皎潔明月一樣,月光照耀之處, 一片澄明清澈; 也如同映照世人 的明亮鏡子一樣, 臉上的鬍鬚、眉 毛 等細微之處,全都 清晰可見;更如 同隨身佩戴的智慧 寶劍一樣,無論 那些惡心惡念如何 威猛巨大,都能 像在水中斬除作亂 的蛟龍,在陸地 刺殺凶狠的犀牛、大象等巨獸一 般,一一淨除。 這時,才是真正 地從渾渾噩噩 的夢中清醒過 來,不會繼續沉 淪在 虛幻的、大夢般的輪迴之中。 常起善心 還要時常生起 擔心犯錯、戒慎 警惕的怖懼心; 羞愧知錯、力求改 2 40

過的慚愧心;坦 然面對與承擔責 任的歡喜心;正 確判斷,且能果 斷執 行的決斷心;勇 敢勤奮、積極努 力的勇猛精進心; 以及堅定不移、 恆 久不變的堅固耐久心。 凡是要修養這六 種心志,就必須以 廣大、清明的智慧 力,時時觀 照自己的內心, 用堅定的意志力 加強輔助,再發 起強大的願力承 擔責 任。這樣再細微 的惡念,都能洞察 得一清二楚;再頑 強的貪瞋癡等惡 習,都能斷除得一乾二淨;再大的困 難與考驗,也都能夠一一克服。 即使身處在混濁 的塵世中,心志 與氣節仍能保持 清靜澄明,所作 所為都能符合天 地運行的法則, 參贊天地之化育 。在道德修養上, 也 能與神明的崇高境界相契合。 如此一來,哪裡 還會有神仙和 凡人的分別?有 哪一個凡人不能 升 天成仙?有哪一位神仙不能與天 合一呢? 所以天地的運 行與人心的修 養,都是依憑著同 一個道理|道德。 語譯精 選彙編 41

如果每個人都能 勤修善德、淨化內 心,日久功深,凡 人的生命境界就 會和聖人、神仙一樣,沒有差別 ,如同一家人。 這時,象徵罪惡的黑色濁氣就會 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煥發清亮 、 善良、直照天際的 紅光。到了這樣 的境界,世人就能 從生死大夢中澈 底覺醒,永遠不再墜入輪迴的迷 幻夢境之中。 守教無間 世人如果想要消 除災禍,累積吉 慶福報,就必須遵 守 呂恩主 的 教誨,澈底使自己 的內心醒悟過來。 千萬不要有一絲 念頭動搖,也不 要有任何片刻中 斷,久而久之,邪惡 的黑色濁氣會完 全消失,而煥發 清亮、善良的紅光會圍繞身邊。 不僅自己享有 榮耀昌盛,子孫也 能同受庇蔭,獲得 吉祥福祿。不 僅全家人健康安 泰,還能感化其他 人參與善行,進而 使整個鄉里、社 3 42

會,都災消禍除,獲致禎祥。 四、持咒效驗 〈孚佑帝君救苦救難神咒〉 用最虔誠的心, 歸向信仰 純陽 老祖呂恩主,祈求 呂恩 主拯救 世人脫離各種苦 難,世人若能奉 行教誨,身心將 不再遭受病痛糾 纏, 並能感召上蒼護佑,常保安定平靜 。 六十甲子輪值 的神君、二十八 宿星官,以及天庭 中的諸尊神明、 仙女們,都會聽從 呂恩主 的召請,一同降妖 伏魔、救苦救難 ,為世 人消災解厄。 呂恩主所佩掛 的降魔太阿神 光寶劍,閃耀著 犀利的銀白色光 芒, 能斬除危害世間 的妖魔鬼怪,也能 斬斷世人心中各種 貪瞋癡等妄想雜 語譯精 選彙編 43

念。所佩繫的法 器葫蘆,存放著靈 丹妙藥,能解救、 治癒身心飽受 疾 苦折磨的世人。 世人若是無妄 招惹官司,導致 身陷牢獄,被枷 鎖所困之災; 或是 遭受水災、火災、 瘟疫、中毒等疾 厄;或是遭逢戰 爭、刀劍兵器所 引 發的緊急禍端; 或是外出途中遇 上搶劫、動物攻擊 等各種危險意外 , 乃至於人生會遭 遇的種種苦難、 煩憂,只要虔誠 持誦〈孚佑帝君救 苦 救難神咒〉,再難纏的災厄、苦 難都將化為塵土,灰飛煙滅。 當虔誠持誦神 咒時, 呂恩 主會隨時善巧 應化,降賜好運 或安排 貴人來協助,脫 離險境。所以過 去種種的困厄和 痛苦能夠化解並重 獲 生機,全都是因為敬仰並奉行 呂恩主教化的 緣故。 只要虔誠持誦此 神咒,就能平息 家庭紛爭,永保 身心平靜舒暢。 有了 呂恩 主降傳神聖又靈 驗的神咒,群魔都 會束手就擒,無法 再危 害世人。 44

六十甲子輪值 的神君、二十八宿 星官,以及天庭 中諸尊神明、仙 女們,請速速聽 從神力廣大無邊 、神格至高無上 的 孚佑 帝君呂恩主 安排,解除世人苦難,慈悲護佑 眾生。 五、結語 呂恩主的教誨 深奧微妙,並極盡 玄妙之理,只要 世人能夠真正領 悟其中的深微大 義,神明的教法就 能有所傳承。反 之,如果不能澈底 領悟,只是隨意空 談,那就是冒犯神 明,罪過是非常 大的。所以世人 應當恭敬、謹慎地遵守 呂恩主的教 法,千萬不可敷衍了事。 尤其,愚昧無知的 人到處都有,期盼 率先覺醒道德本 心的人,能 夠進一步去幫助其 他人陸續覺醒,如 此成就的功德, 也可與神仙相提 並論。如果只是表面上贊同,背地裡 卻做出惡行,惡報一定會出現。 希望諸位互相勉勵、一起努力。 語譯精 選彙編 45

經典原文

○ ( ) 81 80 77 75 73 70 48 恭 請 南宮孚佑帝君呂恩主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三稱 玉清內 相。金闕選仙 。化身 為三教之師。掌法判五雷之令。 黃粱夢覺。忘世上之功名。寶劍光騰。掃 人間之妖怪。 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無求不 應。 黃鶴樓頭留聖跡。 玉清殿內鍊丹砂。存芝像 於山崖。顯 神蹤於雲洞。 闢法門之香火。作儒教之梯 航。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開山 啟教。靈 應祖師。天雷上 相。

經典原文 靈寶真人。洩玄贊運。純陽演正警 化 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普度光 圓自在文尼真佛。 孚佑帝君醒心真經 開經偈 禍福無因。惟人自取。吉凶 休咎。非天所與。善惡之報。 不爽錙黍。改過自新。天曹獎 許。 爾時。 無上仙師。雲遊空中。見 有黑氣瘴蔽。紅光潛消。知天下 之人。 為善者少。作惡者多。輪迴六 道。旋轉四生。未有 窮盡。 ○ 90 86 49

智 99 98 96 94 92 50 而若輩作惡之人。 不知不覺。冥頑 不靈。晨鐘報曉。遂起 慾心。暮夜 不休。無非私意。私慾 不絕。惡端日起。 不忠於君。不孝於親。不敬於師。不信 於友。私其妻 子。 傷其手足。慢其尊 長。薄其親戚。 同室操戈。負恩反噬。殘 忍殺命。昏劣蔑理。倚勢凌弱 。 結黨暴寡。造計害人。唆訟 漁利。 縱役縱僕。殃民肆虐。機械變 詐。作 為不法。欺謀孤嫠。 侮弄老 穉。 取不義之財。淫非己之色 。奪人之產。坑人之貲。擠人之 危。困人之窮。壞人之名。敗人 之功。

經典原文 阻人之善。抑人之才。傾人爵位。 損人財物。破人姻親。 間人骨肉。搆人爭鬥。誣人過失。 談人閨閫。辱人婦女。謗人技術。截 人生路。發人陰事。 負人重託。背約違誓。翻雲覆雨。 誘人為非。助人作惡。 好人所惡。惡人所好。言不忠信。 行不端正。曲直違心。毀譽隨意 。 訕謗聖賢。褻瀆神明。仇敵正 人。狎 昵匪類。身居下流。 甘為汙賤。玷辱祖先。貽憂父母。 行險徼倖。苟免無恥。貪得無厭 。知過 不改。怙終遂非。 聞諫加怒。 105 104 103 102 101 鬪 51

耽樂賭博。迷戀花柳。 好勇鬥很。酗酒詈罵。聚談穢褻。 妄興劇戲。耗難得財。作無益事。 不惜物力。不重五穀。殘毀經書。拋棄 字紙。居 不學業。 動不循禮。知德 不酬。忘本不憶。敗廢祖產。 暴露亡柩。 臨喪不慎。致祭 不誠。制中生 子。亡忌舉 樂。 居室不和。教 子不嚴。待下不恕。撫幼 不慈。治家無法。 貽謀不善。嫁娶 不時。致生淫佚。 分撥不均。致生爭鬥。奢儉違宜。事 失體制。當 為不為 。 營求分外。見富妄圖。見貴艷慕。 失足不悟。濡首 不止。飾貌盜名。違道干譽 。 喪己徇人。 114 113 111 109 107 鬪 鬪 52

經典原文 矯情絕物。 觀理不清。聽言 不察。知人 不明。交友 不擇。接待 不恭。 出話不謹。處 分不當。當局不慎。 小忿不懲。遠患不慮。立志 不高。居心 不一。古訓 不遵。 師傳不習。省過不勤。檢身不力。負慚大廷 。獨欺暗室。 種種過惡。 不可枚舉。 又見縉紳大夫。則患得患失。 逢迎固寵。賄賂公行。治安 莫講。 不憂國事。不念民瘼。損下益上 。酷刑濫罰。 聚斂有才。聽訟無術。見 利 不興。見害 不革。好爵是縻。 實曠厥職。 122 120 117 116 53

文人學士。則荒廢經 傳。奔競功名。矜才炫能。誇己忌人。 又或造作淫書。蠱惑士女。捏成野 史。淆亂是非。流害無 窮。作孽莫大。 庸夫俗 子。則胸無點墨。目不識丁。輒 冠儒冠。服儒服。 徒思蠅營狗苟。 不知返本窮源。稍得寸進。 面貌昂然。蔑 視小民。傲睨先輩。 遇單寒則掉頭不顧。見顯達則 搖尾乞憐。 刻剝窮人。錙銖 必較。守財慳吝。見義 不為。 不度才不量力。強不知以為知。假 不能以為能。附會斯文。 胡謅滿紙。見人 著作。妄肆譏評。區區斗筲。言之 可恥。 128 127 125 124 123 54

經典原文 少年子弟。則製美而 衣。擇腴而食。悠忽終年。嬉遊竟日。 不知稼穡艱難。不念寸陰堪惜。老大 無成。傷嗟何及。 農工商 賈。則漲五穀以入市。雜 物 以取利。貴物賤買。 低貨高賣。價 不隨值。錢 不即給。秤戥斗尺。 不公不平。 出輕入重。出小入大。欺謾愚 穉。凌壓孱弱。 造作不固。效力 不勤。暗設魘魅。浪費工料。 損人損物。 天之所怒。 藝術九流。則學業未精。便思行世。輕視死生。妄談禍福。 小則傷人財。誤人事。大 則隕人命。絕人祀。豈惟人怨。 且有天刑。 智 136 135 132 130 贗 55

吏胥隸役。則婪贓作弊。舞文弄法。增減事情。出入人罪。 縱奸陷善。罔上行私。錢糧恣其侵 漁。詞訟任其起滅。炙 詐編氓。凌辱士 子。此等之人。永墮地獄。仙佛不度。 廝養奴僕。則食人之食。 不思忠人之事。居人之宅。 不知 感人之恩。當面趨承。背後訕笑。明中 效力。暗裏侵財。 心不安於貧家。禮每失於孱主。 既已委身奉事。又復蓄念 他圖。犬馬 不如。神人共憤。 婦人女 子。則性本陰柔。見多偏隘。每 為乾餱啟釁。常因 長舌興殃。非無禮於舅姑。即失和於妯娌。非苛虐其 子婦。 即妒忌其媵妾。 145 143 141 138 56

經典原文 傾女君以邀寵。凌夫 子而自專。骨肉成仇。親姻不睦。 罔知四德。寧曉三從。至有帷薄 不修。淫奔可醜。既玷本 宗。又辱夫族。決江河之水。難洗其 羞。迴日月之光。不 照其穢。 更有身 為牙媼。口習誑言。誤人婚 姻。將拙配巧。誘人 子 女。略良 為賤。喜 為引線之針。最壞名閨之節。 一淪地獄。 永失人身。 僧尼道士。則 不解經典。 不守戒律。淫慾未絕。葷酒莫除。 借端化財。實圖餔啜。勸 人禮懺。徒為金錢。方便 不聞。 慈悲安在。 152 150 148 147 57

建醮則天神絕饗。作會則男女混雜 。何 曾見性明心。未見 葆精煉氣。勞逾白屋。濁倍紅塵。 孽豈易消。罪應加等。 是諸人等。所作過惡。習與性成。毫 不自悔。所以黑氣凝 結。聚而不散。昏昏然如霧障天。逐 逐然如魔附物。 自古及今。茫茫苦海。無 時得度。而若輩漠然安之。群 然 趨之。陷溺日深。可為隕涕 。 若夫為善之家。百 不得一。或資生無產。 不能自振。或同 志無人。 不知自奮。或阻於時勢。廢焉 不前。或抑於流俗。 喪其所守。 或勉強為善。而志實 不堅。或中心向善。而力有 不足。或 164 162 158 156 154 58

經典原文 一時從善。 不能淑其終身。或 一己好善。不能化其眷屬。 或始念 甚誠。中道改轍。或力行不怠。偶爾 蕩心。或功夫 未到。妄想非 分。或造詣將深。忽求效驗。 如是為善。即 為入惡根苗。所以善氣上達。方起即伏 。 無上仙師雖復憐憫。無可奈何。可 勝浩歎。 今爾等若欲消除黑氣。大發紅光。須聽 偈言。 香火何時滅。 滅了又重燃。 入於大海中。 百千萬億年。 生老病死苦。 終身被牽纏。 因緣念上起。 念上起因緣。 174 172 168 166 59

夢覺即無夢。 泡影亦虛懸。 電光石火中。 埋沒許英賢。 那見杰出者。 不是活神仙。 偈畢。 願爾等大眾。生生世世。在在 處處。永不起貪得心。瞋怨 心。殺傷陷害心。忤逆凌犯心。奸淫偷竊心。 占奪爭鬥心。 欺蔑侮弄心。奸詐誆諞心。嫉妒毀謗心。諂媚趨附 心。 驕矜傲慢心。慳吝苟簡心 。奢 靡逸樂心。妄想 分外心。求 謀鑽刺心。眷戀富貴心。 憂愁貧賤心。計較得 喪心。分別 爾我心。 180 178 鬪 60

經典原文 炫耀名譽心。遮蓋過失心。瞞昧自 欺心。膠執自是心。疑 惑猶豫心。懊悔改變心。畏難退縮 心。安逸自在心。苟且 小就心。責效旦夕心。 如是等心。各各猛 省。務使方寸之中。空空洞洞。 一物不 交。一私不受。 如皓月當空。萬境澄徹。如 明鏡照人。鬚眉畢現。更如 慧 劍在身。可以水斷蛟龍。陸剸犀象。斯 為夢醒。不在大夢。 又常起怖懼心。慚愧心。歡喜 心。決斷心。勇猛精進心。 堅固耐久心。 凡此等心。須以大智慧照之。大 精神副之。大力 量任之。 189 188 185 184 182 61

斯能無微 不燭。無堅不破。無難 不成。 身混塵俗。志氣清明。與天地合其 撰。與鬼神合其德。 何有於仙。何有於凡。何凡之非仙。 何仙之非天。道化 一 理。天人 一家。黑氣消滅。紅光燭天。是 為大醒。永不入 夢。 夫其有黑氣紅光者。何以故。人之有身。如天地之有五行。 五行別 為五色。五色之中。紅 為暢滿。黑 為滯塞。 人之心。 一於惡。則胸中壅 塞。不能流通。故生黑氣。 一 於善。則仰不愧天。俯不 怍人。胸懷浩蕩。暢美快足。故 生紅光。 195 194 191 190 62

經典原文 夫人之良心。未盡滅絕。雖在奸惡。言及善事。亦必面從。 其面從者。由其善根未泯。 其終不為善者。由其習惡既久。心靈蔽 塞。不知為善之樂。 不知為不善之害。謂天地鬼神。於我無見。 於我無聞。 夫天地鬼神。豈真無見。豈真無聞。人自不見。人自 不聞。 昏昏冥冥。恣其所 為。 詎知天地鬼神。默 伺微窺。洞若觀火。善 不可掩。惡 不可 藏。殃慶殊途。報 應如響。自古及今。未之或爽。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所謂積者。或以月計。或以歲計 。或以世計。蓋非 一朝一 205 204 201 200 199 198 63

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也。 積其善。可以 一世。可以十世。可以百世。可以千 萬世。 可以無有盡世。積其惡。輕或可以二 世。重則 不能一世。 帝觀普天之下。有積德礪行。半世轗 軻。時至事起。 一朝 榮顯者。 又有簞瓢樂道。終身窮餓。 百年之後。究與蘭蕙齊芳。 日 月爭光者。 又有盡瘁事國。殺身成仁。名既留於身後。福亦降於 子孫。 報或顯於來世。祿必享於 天 曹者。 又有富貴之家。偶行不義。福消 孽積。罰及後人者。 211 210 208 207 206 64

經典原文 又有衣冠之 子。未聞大道。身多疵病。受累無窮 者。 又有蚩蚩之輩。 不知三尺。敢作非 為。輒罹法網者。 又有凶暴之徒。 橫行無忌。罪惡貫盈。身家破壞者。 是非天道 不齊。皆由其家積善積不善。自所 召致。不足疑 怪。蓋天道人事。默相符 合。 不爽毫髮。亙古如斯。於今 為烈。 智者知而信之。則可以寡過。 可以致祥。愚者不信。則禍 不旋踵。 人苟欲除殃積慶。務須遵 守帝教。大醒自心。勿許 一念游 移。勿許 一時間斷。久久自然黑氣全消。 紅光繚繞。 不獨 220 218 216 215 214 212 65

一身榮昌。 子孫亦獲吉慶。 不獨一家康泰。 一里盡得消殃。 但帝教玄玄。玄之又玄。識得玄玄。神仙有傳。不識玄玄。 徒事談玄。謂之瀆仙。罪亦彌天。謹 守帝法。慎毋略焉。 愚蒙比比。願爾先覺。更以覺世。功亦齊仙。 面是背非。 報應必顯。尚其勉旃。 大眾寂靜。諦聽 偈言。 道德無終亦無始。 善則福臻惡禍至。 若能滌慮並洗心。 從前作孽皆堪恕。 帝今大開方便門。 願引愚蒙同入道。 勿謂不覺與不知。 天曹日日關心竅。 醒心 經終 226 224 222 66

經典原文 孚佑帝君救苦救 難神咒 至心皈老祖。 救脫人間苦。 疾病無纏綿。 安 寧天擁護。 十干十二支。 二 十八 宿主。 天神玉女們。 盡皆降帝杵。 寶劍白光芒。 殺斬 妖魔阻。 葫蘆貯靈丹。 度盡凡夫苦。 牢獄枷鎖災。 水 火並瘟毒。 刀兵急厄臨。 路 中逢險阻。 一切苦相縈。 持此 化成土。 233 230 67

遂念遂時來。 降 帝吉星輔。 過去盡生方。 現 存賴恩主。 一聲誦永寧。 全家 伏龍虎。 有此聖靈章。 萬魔 咸束手。 太上呂帝君急急如律令。 救苦救 難神咒終 236 68

寶 誥

二 一 三 四 五 ○ ( ) 70 恭敬禮請〈南宮孚佑帝 君呂恩主寶誥〉,以虔誠 清淨善良的本心 來敬拜 呂恩主(以 上誦念三次) 呂恩主品德高超,功行 圓滿。在晉升仙界後,領 任天庭玉清聖境 語 譯 恭 請 南宮孚佑帝君 呂恩主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三稱 玉清內相 ,金闕選仙 。 化身為三教之 師,掌法判五 雷之令 。 恭 請 南 宮 孚 佑 帝 君 呂 恩 主 寶 誥 志 心 皈 命 禮 玉 清 內 相 金 闕選 仙 化 身 為三 教 之 師 ,掌 法 判 五 雷 之 令

宰相之位,並奉 金闕玉皇上帝之命,負責選拔仙 職。 呂恩主隨方應化,現身 說法濟度眾生,是儒、道、 釋三教所尊崇 之宗師,並執掌天理律法、 判分功過,以五雷正法召 喚遣調雷部,執 行賞善罰惡之事。 南宮: 呂恩主證道後,所居住的天庭仙 境。 孚佑:使人信服,並給予護佑。 寶誥:對神明生平之聖紀、功行 、願力等讚頌之文。期使信眾 知曉神明的 聖德懿行、旨意與教誨,而效法、 奉行。 誥:指上位者向下位者告誡 、解說、勉勵的一種文體, 或指讚頌神明功業 的特殊文體。 志心:極為誠懇、專一堅定的心意。 皈:同「歸」,即歸向信仰。 命:生命、性命,即全身之意。 註 釋 一 二 71

玉清內相 : 呂恩主昇仙 之後,在玉清聖境中,擔任元始 天尊的宰相。 玉清: 指玉清聖境,為道教三清聖境( 玉清、上清、太清)之一,由元 始 天尊所治理。 內相: 原為唐代翰林學士的別稱,執掌 文書撰寫,並參與朝廷議案。此 處 借指尊稱仙職中的宰相。 金闕: 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宮殿,此處則指 玉皇上帝所在的宮殿,並代指 金闕玉皇上帝。 判:判分、區別、分辨。 五雷: 為道教雷法之統稱。雷為天之號 令,威力最大。 五雷在內功修煉體系中,又 分屬五臟之氣。行雷法時,多 召喚遣調雷部將 帥執行,同時以深厚的道德修為,聚斂身內五臟之氣,感通身外五行之氣, 內外混合而發動之功,即為五雷之法,可驅雷役電、禱雨祈晴、治祟降魔。 三 五 四 72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