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經典故事-仁君王侯

讀 好 書 說 好 話 行 好 事 做 好 人

讀一個會發光的故事 您知道輔佐商朝五位君王的功臣,原本是一 位廚師嗎﹖ 我們都聽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這句 話又是誰說的 呢﹖掌管送子、保佑生產順利的神明,您知道 也有男神嗎﹖ 每段經典背後,總有精采且饒富意義的故事。 人們愛看故事,尤其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 子,但不是 每個孩子都看得懂經典,如果只是背誦、沒有 理解,就無法 從中真正體悟,獲取養分。因此,行天宮文教 發展促進基金 會精選《關聖帝君明聖真經》二十六則故事, 編寫、繪製成 「孩子讀經典故事」系列五本書,讓經典不再 晦澀難懂,讓 孩子能輕輕鬆鬆地閱讀圖文故事,不自覺地走 進一個又一個 04

歷史風景,認識一位又一位歷史人物: 《仁君王侯篇》舜、娥皇、女 英、伯夷、叔齊 、周文王、 漢文帝等人物故事。 《名臣良相篇》武侯諸葛亮、 伊尹、孫臏、范 增、蘇武、 班超等人物故事。 《聖哲賢達篇》孔夫子、張仙大帝 柳下惠、楊震、嚴光等 人物故事。 《孝子高士篇》原憲、魯仲連 陳仲子、蔡順、于保夫婦等 人物故事。 《聖帝將帥篇》關聖帝君 、岳恩主 ︵岳飛︶ 、關聖太 子 ︵關平︶、張巡等人物故事。 05

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楷模典範,這套書就 如同一台時 光機,帶領孩子穿 越時空,看各朝代 的古聖先賢,如何 堅 守信念,克服難關,從書中人物的生命故事, 學習他們的處 世智慧、道德風範與生命態度;也能從紂王、 秦檜等前人的 故事來反思自己。此外,每篇故事都設計有「 閱讀思考」, 讓故事與生活相連結 鼓勵 自我反省及獨 立思考;還有 「來學成語」、「原典欣賞」,呈現與故事相 關 經典名言 佳句、成語諺語和譯文說明,加強孩子的閱讀 理解以及語文 素養。 好的故事是光, 幫助我們更清晰 地照見過去、面 對未 來。身處快速變遷 的現代社會,孩子 在求學、生活、精 神 上,也常會面臨考驗和挑戰,心中難免也藏有 不安與焦慮、 06

迷惘與挫折,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經典裡的 故事,從古人 的生命演繹中,從故事的正向力量裡,一窺生 命 智慧 體 悟人生的哲理。 期盼這套書,能為孩子帶來一點光,引領孩 子在未來的 道路上,堅定踏實地步步向前行。 行天宮志業公益會會長﹙義工職﹚ 07

4 10 22 08 序 ︱︱ 讀一個會發光的故事 孝感動天的舜 堅貞不渝的娥皇、女英

36 48 60 09 遵循道義的伯夷、叔齊 仁厚孝敬的周文王 以孝事親的漢文帝

孝感動天 舜 的 10

舜以孝 著稱,他的孝最可貴之 處,就在 於「難行能行」。舜還年 幼時,母親就 不幸過世,舜的父親再娶 ,生了個兒子 名叫「象」。 11

12 這一幅「大舜力田」壁畫,就在行天宮台北本宮的左山門, 快來看看吧。 林玉山繪 馬紹文題.觀音石 87公分X59公分.西元1967年

孝感動天的舜 繼母討厭舜,向舜的父親說了許多他的壞話;舜的 父親原本就性格莽撞,又寵愛後妻 和幼子,也漸漸 地對 舜愈來愈 不 滿。 雖然知道父親、繼母 和弟弟的心思,但舜仍然恭敬 地孝順父母、友愛弟 弟。而當父母要責打他時,如果自 己真有過錯,就坦然受罰;如果自己沒錯,是繼母故意 加害,他就想辦法躲起來 有一次,父親 要求舜去修補屋頂,孝順的舜當然依 13

14 父親的意 思去做。但在工作時,繼母 和象竟然放火想燒 死舜。情急之下,舜只好往下跳,沒想到身體 一點傷也 沒有,逃過了 一 劫。 還有一次,繼母要舜去挖井,舜為了以防萬一,預 先挖好暗道通往他 處;果然,當舜挖井挖到 一半時,繼 母與象便往井中填土,想活埋 。 填完土後,繼母認 為舜這次必死無疑, 沒想到這 時,舜卻又好端端 地回來了!經歷許多這樣 的事,舜

孝感動天的舜 15

16 始終沒有憎恨、 埋怨,仍然 一如既往 地侍奉父母、禮讓 弟 弟 。 為了幫忙家計,舜 曾到歷山耕田、雷澤捕魚、河濱 製陶。歷山原本是 一片貧瘠的荒地,耕作起 來十分艱 辛,但舜的寬大胸襟, 以及孝順父母、友愛兄 弟的精 神,感動了天地,連象群都前來幫忙翻耕土壤,鳥兒也 來啄食害蟲、協助除草,荒地漸漸成 為良田,許多人都 慕名而來,幫助 開墾。

孝感動天的舜 舜純孝圖.明代 仇英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17

18 舜的孝行因而傳了 開來,當時的天 子「堯」知道 後,認 為舜應是可以擔當大任的人才,便把兩位女兒娥 皇、女英嫁給他;同時也讓舜試著接掌各部門的事務, 學習治理國事。 當舜一一通過考驗後,堯便將帝位傳給了舜。後來 舜也不負所託 在位時把國家治理 得很好,成 為歷史上 著 名的賢能君王。

用以防備難以預料的事情。 和過去完全 一 樣。 仰慕名聲而前來。 來學成語 以防萬一 一如既往 慕名而來 孝感動天的舜 19

閱讀思考 舜真誠而無怨無悔 的孝心和孝行,不 僅讓天地 為之動容,更成為後代景仰的典範。 我們如果和父母相 處時發生不愉快, 要先反省 自己的態度,也要 放下心中的不滿, 以同理心去包 容、體會父母的情 緒和想法,並以委 婉的言語、溫 和的態度與父母溝 通,相信父母也會感 受到我們的 理解與善意。 20

原典欣賞 孝感動天的舜 大舜孝,帝位傳。 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 所以堯才會將帝位傳給他。 21

堅貞不渝 娥皇、女英 的 22

娥皇、女英,是上古時代 聖王「堯」的 女兒。當時 ,堯帝對於 誰能夠繼承 帝 位,治理天下,感到非常 憂心,於是要 大臣們趕緊推薦適合的人選。 23

24 帝堯立像.宋代.佚名.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堅貞不渝的娥皇、女英 有一天,堯帝忍不住對大臣們感嘆說:「我在位已 經七十年 啦!是該退位的時候了,你們想想,在民間有 沒有適合的人選能繼承我的位置?你們推薦 一 下吧!」 大臣們 異口同 聲 地回答: 「有 一個人, 名叫 『舜』。舜的父親愚昧、後母凶狠、同父異母的弟 弟也 十分傲慢,但是舜依然非常孝順父母 愛護兄弟,是個 了不 起的人!」 堯帝聽了大 臣們的建議 ,決定要好 好觀察舜的 25

26 德行,看他是否有資 格繼承帝位;於 是堯 帝就將自己的大 女兒 娥皇、小女兒女 英嫁 給了舜,讓兩個 兒 來觀察 的德 行 。 而娥皇和女英雖 然出身高貴,但 是嫁

27 給了舜之後, 一樣要穿上 粗糙破舊的布 衣、吃簡陋 樸質的食物; 她們也必須 跟著舜一起下田工作、 洗 衣煮飯,但是 兩人完全 不 以 為 苦。 娥皇和女英明白公婆 和 小叔心中的貪念;於是她們

28 想盡辦法保護丈夫,多 次從婆 婆和小叔設下的陷 阱中,拯救了丈 夫的性命,也 護住了家中的平安。 舜雖然經歷了這些陷 害,依然仁慈 厚道,初心 不改;而娥皇 和女英也堅守 為人子媳 的本分,與舜 一同盡力侍奉公婆、愛護小叔;

29

他們的善良與用心,終於漸漸感化了公婆 和小叔,讓關 係變 得 和睦融洽。 後來,舜的德 行受到了堯帝的肯定,三年後,堯帝 便將帝位傳給了舜。娥皇 和女英也協助舜治理天下,老 百姓都讚美她 聰慧明理、品 行貞潔、處事仁厚, 為世 上女 子 的表率。

31 舜即位第三十九年 ,為了體察民間疾 苦,南下巡 查,卻不幸崩逝;隨後而來的娥皇 和女英趕到當地,悲 痛欲絕,兩人流下的血淚,灑在湘江畔的竹子上,留下 了永 不 磨滅的斑斑痕跡。

32 而在娥皇 和女英逝世後,老百姓奉這兩位深情又品 格高尚的女 子為湘江之神; 那些染上兩人淚水的竹子, 後人就稱之 為 「湘妃竹」。

堅守節操而 不 改變。 大家意見相同,都說同樣的話。 形容傷心哀痛到了極點。 來學成語 堅貞不渝 悲痛異欲口絕同聲 堅貞不渝的娥皇、女英 33

閱讀思考 娥皇、女英堅守良 善品格、貫徹倫理 道德,照 顧家庭和百姓,此 心始終不變,如同 竹子一般高尚 有節。 我們要守護自己的 道德良知,無論做 任何事, 都不改善心、志節。 而與家人、朋友相 處 要互相 體諒扶持,相信也能讓友誼長存、家庭和諧。 34

原典欣賞 娥英泣竹林,點點斑皆血。 舜帝崩逝時 ,娥皇、女 英兩位元妃 因悲傷至極 而 淚灑湘江畔 的竹林,今 日所見「湘 妃竹」上的 斑 痕點點,相傳都 是她們的血淚所 化。 堅貞不渝的娥皇、女英 35

伯夷、叔齊 遵循道義 的 36

伯夷、叔齊是商 朝時期孤竹國君的兩個 兒子,當時 的孤竹國君 即將 不久於人 世,想要把王位傳給叔齊 ,但許多大臣 卻建議由 繼承王位。 37

38 孝順的伯夷、叔齊不願意兄弟相爭,也不願意讓父 親為難,造成國家 不安,於是決定讓位給另 一位賢能的 兄 長 ,兩人就 一 起隱居,彼此相依 為 命。 三十年後,伯夷與叔齊都已經是頭髮斑白的老人。 有一天,他們聽說周國的新國 君姬發,在父親過世 後,不舉辦喪禮,反而 決定先去討伐商紂王。

遵循道義的伯夷、叔齊 伯夷、叔齊立 刻去 勸姬發:「父親過世 卻不下葬, 反而急著 發動戰爭,這樣可以算是 孝 順嗎?身 為商的屬國,卻起 兵討伐商紂王, 這樣可以說是 忠義嗎?」 39

40 旁邊的將 士聽了,憤怒 地 要求處死兩人。但 姬發知道伯夷 和叔 齊是心存 義才 會這麼說,所 以並沒有傷害 他們,還下 令

遵循道義的伯夷、叔齊 讓侍衛護送兩人安全離 開。 當姬發推翻紂王, 建立周 朝後,天下都歸 順周朝,但伯夷、叔齊 41

42

遵循道義的伯夷、叔齊 卻認為姬發的作 為不合倫理,所以不願意成 為周朝的臣 子 ,也不願意吃周 朝 的米糧。 兄弟兩人就隱居於偏僻的首陽山,採食野菜維生; 就算是經常三餐不繼,他們對自己的選擇也從來沒有後 悔或怨言。伯夷、叔齊過世後,當地的人們感佩他們高 潔的精神,便將兩人合葬在首陽山。 有人讚歎伯夷、叔齊不羨慕富貴榮華、 名利的情操, 能感化貪婪的人,慚愧 自己太自私貪利而改過 向善; 43

44 而他們貫徹信念的勇氣,也能激勵懦弱自卑的人變 得勇 敢,能夠堅持理 、積極振作。 孔夫子在教導弟 子時,更讚美兩人的品格操守,可 作 為 後人效法的典範。

互相依靠,共同生活。 形容生活貧困 連吃飯都有 一 餐沒 一 餐的。 有錢有地位,興旺顯達。 來學成語 相依為命 三餐不繼 富貴榮華 遵循道義的伯夷、叔齊 45

46 閱讀思考 故事中的伯夷和叔 齊,為維護倫常,甘 願捨棄 權位財富,就算再 飢餓貧困,兄弟兩 人始終堅守原 則,遵循道義。 我們應該學習伯夷 和叔齊的精神 做 人、做事 都不能見利忘義, 不要看到有好吃的 、好玩的,就 受到誘惑而違背正 義與道德,只要是 不該拿的,我 們就絕對 拿。

遵循道義的伯夷、叔齊 原典欣賞 卻周粟,隱山川。 伯夷、叔齊 兩兄弟對商 朝忠心耿耿 ,且認為周 朝 以武力推翻 商朝不合禮 法,所以在 周朝統一天 下 之後,拒食周朝 的糧食,隱居於 首陽山。 47

周文王 仁厚孝敬 的 48

周文王又稱西伯,身 為周國之主,日理 萬機,每天都很忙碌,但 是有 一件事, 是無論周文 再怎 麼忙碌,都絕對不會 忘記去做的, 那就是「每天親自向父母 親問安」。 49

50 這一幅「西伯孝思」壁畫,就在行天宮台北本宮的右山門, 你找得到嗎﹖ 林玉山繪 李鴻文題.觀音石 88公分X56公分.西元1967年

仁厚孝敬的周文王 早晨天剛亮的時候,文王就會去向父母親請安;但 是因為時間還早,怕驚動熟睡的父母親,所以文王會小 聲地詢問門前的侍者說:「 父王、母后昨夜睡 得可安 好?」 如果聽到侍者回答:「睡 得很好!」文王就會很高 興、很安心;可是如果侍者回答「剛剛聽到咳了兩聲」 或「看起來沒有精神」,文王就會非常擔憂,煩惱到連 走路都腳步 不 穩。 51

仁厚孝敬的周文王 在父母親吃飯之前,文王 一定會先查看食物會不會 太燙?或是不是涼掉了?飯菜好 不好吃? 一樣一樣確認 完畢後,再端給父母親吃。 父母親吃飯時,文 王會觀察父母親比 較喜歡哪樣 菜?或是哪樣菜夾比較少?表情是滿意?還是 不滿意? 飯量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然後文王會再叮嚀廚師, 要按照父母親的喜 好 做準備。 這些事情,不是 一個月做 一次,也不是 一個禮拜做 53

54 一 次,而是「每天都要做三次」,沒有 一 天懈怠過。 而文王的兒子周武王,也非常 地 孝順。 有一次,文王生病了,武王心中非常 著急,親自在 父親身邊照顧 連衣服頭冠也沒有脫下來休息;父親吃 一碗飯,武王就跟著吃 一碗飯;父親吃兩碗飯,武王就 跟著吃兩碗飯;父親 不吃飯,武王就跟著吃不下飯。 一 直到十二天之後, 的病好了,武王才終於 安下心 來。

仁厚孝敬的周文王 帝王道統萬年圖冊(文王施德孤寡).明代 仇英繪.國立故宮 博物院藏品 55

56 「周」是 一個以「孝」治天下的 朝代,尤其是周文 王和周武王在位的時候,無論是 朝中大臣還是老百姓, 都對這兩位君王的品德讚 不 絕口、推崇備至。 而在文王、武王秉持仁厚孝敬之心的帶領下,當時 的朝政十分清明,社會風氣敦 良善,不但為周 朝往後 的盛世奠定良好的基礎,也成 為後代君王賢臣讚頌效法 的模範。

每天處理繁多的政務。 口中 不 停 地 稱讚。 非常尊敬與佩服。 來學成語 讚 日理萬機 不絕口 推崇備至 仁厚孝敬的周文王 57

58 閱讀思考 文王、武王以敬順 之心孝養父母,晨 昏定省、 親侍膳食,就算再忙碌也不會疏忽。 形容詞「體貼入微 」,意思是能細心 體會他人 的心情和處境,給予最細緻、最周到的關懷和照顧。 而我們對待父母,更應如此,無論課業有多麼忙碌, 都要多陪伴父母,細心觀察父母的生活細節和喜好, 給予更多的體貼和關心。

仁厚孝敬的周文王 原典欣賞 言孝:則曰 不解衣、 不食,則侍膳寢 門,文王其人也。 談到「孝」 ,當父母 生病時,能 盡心侍奉, 連晚 上也顧不得 更衣休息; 父母若食欲 不振,自己 也 無心吃飯; 並且親自服 侍父母用餐 、每天到寢 宮 向父母請安,就 是在講周文王這 樣的孝子。 59

以孝事親 漢文帝 的 60

漢文帝劉恆,是漢 朝開國君王劉邦的第 四個兒子。漢文帝不但愛 惜 子民,也非 常孝順母親 61

62 有一次,文帝的 母親薄太 后生了重 病,文帝 的心情焦 急萬分, 每天除了 處理政事 外,寸步 不離,一步也不敢 離開母親的身邊。

以孝事親的漢文帝 治療母親的湯藥,文帝 一定自己動手煎煮;侍奉母 親服藥前,也 一定會先嘗過,確認溫度不會太燙、藥味 不會太苦,確定湯藥沒 有任何問題,才親自餵 母親喝 下。 薄太后看到兒子如此貼心,非常感動,但也心疼他 的辛苦。有 一次忍不住對兒子說:「皇宮裡有很多人可 以照顧我,你實在不必如此操勞。」 63

64

以孝事親的漢文帝 文帝立 刻跪下來,誠懇 地回答母親:「若是現在 不 能在母后身邊,為您做點事, 那要等到 什麼時候,才能 報答母后的養育之恩 呢 ?」 三年後,薄太后在文帝無微不至的照顧下,終於恢 復了健康。 65

66 漢文帝純孝圖.明代 仇英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以孝事親的漢文帝 從此,文武百官更加敬重、百姓也更加愛戴這位孝 順體貼、以身作則的君 王,而文帝也成 為「以孝治天 下」的仁君典範。 文帝治理國家期間,推行了許多仁政,減輕人民生 活負擔;他除了孝順母親外,也將「孝道精神」推展至 全國,特別制訂了法令, 給予老年人生活上的援助 和保 障。 而文帝在過世前, 最牽掛的就是自己 如果比母親 67

68 早離世,將無法繼續侍奉母親,所以他不斷 地叮嚀妻子 竇皇后 和 兒女, 一 定要好好孝順太后。 文帝過世兩年後,薄太后也離世了,竇皇后按照文 帝的心願,將薄太后葬在文帝陵墓的後方,就好像兒子 一 直揹著母親,陪在母親身邊 一 樣。 這 分 孝心,足以感動天地!

緊緊跟隨著, 一 小步也 不 離開。 細心周到,每 一 個細節都照顧到了 以自己的言行舉止做 為 他人的榜樣。 來學成語 寸步不離 以身無作微則不至 以孝事親的漢文帝 69

閱讀思考 漢文帝政事繁忙, 仍親力親為孝敬母 親,更難 得的是,他推己及 人,將孝道精神推 行到全國,在 當時帶起了「孝順」的民風。 我們從小受到父母 無私的付出與照顧 ,等到終 於能回報父母恩情 的時候,父母可能已 經不在熟悉 的地方等待著我們 。因此,我們要珍 惜與父母相處 的時光,及時行孝, 並將這分孝心推展 出去,也能 關心、體貼他人,時 為人著想。 70

原典欣賞 病醫藥,必自煎,即須嘗過獻親前。 母親生 時 ,漢文帝親 自料理湯藥 ,並且先嘗 過 藥後,再端給母 親服用。 以孝事親的漢文帝 71

出 版 者: 發 行 人: 聯絡地址: 聯絡電話: 網 站: 繪 圖: 內頁排版: 印 刷: 初版一刷: 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 黃忠臣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 303 巷 14 弄 4 號 (02)2502-2236 www.ht.org.tw 江小A 造極彩色印刷製版股份有限公司 長榮國際文化事業部 中華民國一一二年(2023)十一月 ※ 尊重版權 請勿翻印 ※ 孩子讀經典故事 仁君王侯篇 . -- 初版 . -- 臺北市 : 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 , 民 112.11 面 ; 公分 ISBN 978-626-96424-3-4( 平裝 ) 1.CST: 傳記 2.CST: 歷史故事 3.CST: 中國 782.2 112015550 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