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季廷 神經內科醫師 專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 任臺大醫院住院醫師及總醫師,具備 神經專科醫師執照。專長為腦中風、 頭痛、巴金森氏症以及各種神經學疾 病。研究興趣在腦中風致病原因以及 相關治療 作者介紹 逐漸造成失智。 ‧小血管疾病的失智症(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反覆小中風於深層 腦區,雖然沒有明顯單次中風症狀,但失智 症卻悄悄產生並且逐漸嚴重。如文章前面提 到的陳先生,雖然不曾有中風病史,但腦部 卻在不知不覺中早已傷痕累累。 ‧關鍵部位單一梗塞性失智症(Strategic Single-Infarct Dementia):單次中風,卻 因為影響認知功能相關的腦部區域(額葉、 丘腦、顳葉等),所以單次中風就導致失智 ‧其他:如出血性失智症(Hemorrhagic Dementia)、低灌流症候群(Hypoperfusion)。 如何預防及治療 面對血管性失智症,預防比藥物更重要, 關鍵在於「減少中風的發生」,也就是減少任 何造成中風的危險因素,像是高血壓、高血 糖、高血脂。控制三高並不難,規律運動、飲 食健康、戒菸、戒酒、控制體重、定期就醫追 蹤,都是平時可以嘗試且較為輕鬆的方法。而 根據國外研究,要達到良好的預防,只控制上 述單一項目是不夠的,必須針對整體多面向的 中風危險因素同時著手,方能降低中風風險乃 至預防血管性失智症。 如果曾經中風過,則更要積極控制三高、 戒菸,避免再次中風造成腦部二次受損,並在 醫師診斷下服用相關藥物,如抗血栓藥物,預 防再次中風。 若已經被診斷出血管性失智症,對於記憶 等認知功能的治療,可以用藥促進腦部血流、 加速腦神經代謝;走路方面的障礙則可以使用 一些巴金森的藥物治療;至於失智症伴隨的情 緒行為問題,是最困擾家屬及照顧者的部分, 建議可以與醫師、失智個管師或護理師等討論 照顧技巧,找出與失智症長輩最適合的相處模 式,針對整體狀況共同擬定完整的治療策略。 健康生活 降低患病風險 血管性失智症是一個可預防和管理的疾 病,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風險因素,並搭 配適當的治療,就能降低患病風險,並為大腦 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擔心患上血管性 失智症,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的建議,讓醫療 團隊和您一起守護大腦的健康。 恩主公醫訊 8 專題企 畫 安心不煩腦—腦中風的預防與保健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