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清長、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脈沉細。 代表方:以歸腎丸或調肝湯加減。 氣血虛弱型 主症:經期或是經後一二日、小腹隱隱作痛、 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量少、色淡 質稀、或神疲乏力、或頭暈心悸、或失眠多 夢、或面色不華、舌淡、苔薄、脈細弱。 代表方:以聖愈湯或十全大補湯加減。 氣滯血瘀型 主症: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 有胸脅乳房脹痛、或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 色紫暗有塊狀物、塊下痛滅、經淨後疼痛消 失、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澀有力。 代表方:以膈下逐瘀湯加減。 寒凝血瘀型 主症: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 痛甚、經量少、色紫暗有塊、畏寒肢冷、面色 青白、舌黯、苔白、脈沉緊。 代表方:以溫經湯加減。 溼熱蘊結型 主症: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熱感, 或痛連腰部、或平時小腹時痛,經來疼痛加 劇,經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 塊,平常帶下量多,黃稠臭穢、或伴有低熱、 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濡數。 代表方:以清熱調血湯加減。 中醫婦科調理穴位 您有痛經、經期提前或經期不規則等月事 相關的困擾嗎?如果您有上述症狀,而且經前 或經行期間臉上常冒痘痘、乳房脹痛,或是經 行不暢的話,以下兩個穴位推薦給您。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於脾經,是三條「陰」的 經脈(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 經)交會的地方。位於小腿内側,腳內踝上3 寸,大約四橫指的距離,小腿脛骨後方凹陷 處,就是「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有調理脾胃、疏肝理氣、活血化 瘀、散結止痛之功效,而十總穴中所謂「婦科 三陰交」,表示三陰交穴對於婦科經帶胎產等 病有非常好的效果。平常可按壓三陰交穴3-5 分鐘,有助於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 崩漏、赤白帶下、小便不利、水腫、遺尿、腹 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太衝穴 「太衝穴」屬於肝經,位於雙腳足背, 第一和第二趾縫往上約2寸(大約三橫指的距 離)的凹陷處,就是「太衝穴」。 太衝穴為肝經的原穴,有平肝熄風、清熱 恩主公醫訊 22 中醫專 欄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