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公醫訊

攝取量為 56 至 70 克的蛋白質。運動方面,若 要預防肌少症,最重要的是長期的阻力訓練來 增加肌肉量和肌力,運動的頻率一般建議的目 標為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持續 30 分鐘, 及每次運動後心跳頻率需達到 130 下等標準。 若能持續注意營養補充及適當運動至少三至四 個月,衰退的肌力和功能就有機會恢復到和過 去一樣的狀況。 肌少症檢測 本次活動中使用三合一肌少症檢測機器, 同時替檢測肌力、肌肉質量以及體能表現, 民眾可一次得知自己在個別項目的表現,針 對較不足的地方,加以改善,以達到增肌保 骨的效果。 儘管活動不盡完美,參與的民眾仍給予熱 烈回應,期望透過「保骨大作戰」,可以讓民 眾有所收穫,並使骨質疏鬆保健意識,在三鶯 社區一點一滴蔓延。 表現。肌力測量可使用彈簧式的握力計,肌力 下降的切點男性為小於 28 公斤、女性小於 18 公斤;肌肉質量男性以 7.0 kg/m²、女性以 5.4 kg/m² 為切點;而體能測量可以使用簡短身體 功能量表、6 公尺步速(< 1.0 公尺 / 秒)或五 次的起立測試(< 12 秒)。以上需至醫院詳 細地評估,若民眾在家裡要簡單地自我檢測, 可將兩手拇指與食指在非慣用腳的小腿最厚處 圍繞,如果小腿圍剛好等於或小於這個拇指食 指組成的圓圈,則肌少症的風險顯著增加。 肌少症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若要改善 減少的肌肉量及功能,最重要的是補充營養及 運動。營養方面,需注意蛋白質的攝取,一般 成年人每天攝取的蛋白質建議為每公斤 0.8 至 1.0 克,以體重 70 公斤的成年人而言,建議的 鍾佳芸 外科部個案管理師 介紹:畢業於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系, 取得骨質疏鬆症學會衛教師認證,在 恩主公醫院教導民眾正確的骨質保健 資訊,定期給予追蹤、照護,旨在預 防骨質疏鬆病人二次骨折的發生。 施胤全 骨科主治醫師 介紹:臺大醫學系畢業,在臺大醫院 骨科接受完整訓練後至恩主公醫院服 務,專長為肩肘手關節疾患、骨質疏 鬆照護及骨折微創手術,提供患者客 製化的醫療滿足個人化的需求,期許 病患都能接受最適合的治療,健康地 回到生活及工作崗位上。 作者介紹 17 Oct.2023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