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病理科主任 劉士豪 子宮頸抹片與人類乳突病毒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六分鐘護一生」,推 廣國中女生免費施打「人類乳突疫苗」,增進 民眾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健康觀念,使得 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過去相比大大降低,不 僅僅減輕病患的身體、心理與經濟負擔,也 大幅節省了後續醫療資源的使用。為何一個 簡單的檢查,可以有如此重大的成效?請聽 我娓娓道來。 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歷史 子宮頸抹片檢查最早是在西元 1928 年, 由希臘籍病理醫師 George Papanicolaou 所發 明,經改良採檢與染色法沿用至今。從 1940 年代起,美國開始採用子宮頸抹片來篩檢子 宮頸癌,至 1970 年代,子宮頸癌的死亡率降 低了 70%。目前在臺灣,國民健康署提供 30 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本院婦產科門診與健康中心健檢也皆提供子 宮頸抹片服務,希望民眾多加利用。 子宮頸癌的成因 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是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HPV 目 前 發 現超過一百種,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HPV 除 了會造成子宮頸癌外,還可能造成陰道癌、外 陰癌、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等。 根據統計,5-7 成婦女終其一生會感染 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癌症之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 108 年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十萬分之 7.7,排名第 9 位。 HPV,大多數的感染可以靠體內的免疫反應自 行痊癒,少部分無法痊癒的感染則可能進入癌 前病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 CIN),而 高度前期病變可能於 5-10 年發展成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則是希望在癌前病變的 10 年內能發現病灶,及時切除病灶處,避免日後 繼續演變成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 大約有 40 種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病變 有關,區分為:(一)低危險型,如 6、11 型, 主要造成尖圭溼疣(俗稱菜花);(二)高危 險型,如 16、18、31、33、52、58 型等,主要 造成癌前病變與子宮頸癌。 目前並無抗病毒藥物治療感染。針對尖圭 溼疣,可以使用除去病灶的藥膏或免疫調節藥 物來增進免疫力,也可能配合病況使用冷凍治 療、雷射治療與電燒切除等手術方式。而高度 子宮頸癌前病變,則是由婦產科醫師進行子宮 頸環切手術,將有病變的位置切除,避免日後 發展為子宮頸癌。 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預防感染,分為二價、 四價與九價疫苗,價數代表可以預防幾種型別 病毒的感染,例如:最新的九價疫苗可以防止 6、11、16、18、31、33、45、52、58 型的感染, 最好在未發生性行為前的青少年時期接種效果 最佳,建議接種年齡為 9-45 歲,男女皆可接 恩主公醫訊 12 專題企 畫 定期健檢 及早治療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