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劉若愚《酌中志 飲食好尚紀 略》記載,元宵「 其製法用糯米 細麵……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 以及清朝徐 珂《清稗類鈔 飲 食類湯圓》:「 北方人謂之曰 『元宵』,以上元之 夕必食之也, 然實常年有之。屑 米為粉以製之。 」 均認為北方的元宵就是南方的湯圓。 元宵和湯圓,外形皆為圓形, 也都 的 食以物糯,米然製而成,,只因 此 容 易 誤 以 為 兩 者 是 一 樣 要細加分辨,就 會發現它 的 ,們湯大圓不則相是同「,搓最」主成要的的,差口異感在自於然做各法具︱風元味宵。是 「 搖 」 出 來 傳統上,元宵是中國北方元宵節的應景食物,湯圓則 對 於 的幸 形福至狀未和同來不元樣的易宵象是嚮購節徵中往得都著國。,吃「南湯 闔方圓 家冬則。團至購儘圓的買管、應方元生景便宵活食且和圓物種湯滿;類圓」而多有,在元所寄臺,區託灣所別了,以,人或許但們許多圓是人圓因在 為冬 元 宵 遊臺灣 鬧元宵 迎接元宵,臺灣各 地不僅承襲傳統, 更發展出獨特 的慶賀方式,例如各地方政府輪流舉辦的「臺灣燈會」、 ‧ ‧ ‧ 「搖」元宵 「搓」湯圓 元宵 湯圓 別稱 麵繭、粉果、湯餅、圓不落角 湯糰、圓仔、米圓、湯丸、圓粄仔 外皮 原料為糯米 原料多為糯米,少數採用黃米 內餡 通常包餡,餡料為素食的固體甜餡料 ‧無餡:又稱「實心湯圓」、「小圓子」,通 常較小,臺灣常見紅、白兩色的傳統小湯圓 ‧包餡:通常較大,餡料有素有葷、有固體有 流體、有甜有鹹,諸如芝麻、花生、草莓、 鹹蛋黃、鮮肉、菜肉、香菇絲等,豐富多元 做法 先將餡料搓成許多圓形餡粒,或切成小方塊, 放在鋪滿乾糯米粉的扁大籮筐中,再搖動籮 筐,使糯米粉均勻地黏在餡上,續沾水後再 搖,如此重複數次,就能「搖」出元宵 用糯米粉加水揉成糰,包入餡料後,用手不斷 「搓」揉成湯圓 特點 表皮較凹凸不平,含水量較低,口感較有嚼勁 表皮較光滑平順,含水量較高,口感較為細膩 黏口 代表地域 中國北方 中國南方 主要節慶 元宵節或新年 元宵節或冬至 無餡湯圓 包餡湯圓 32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