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旅 讀 視 界│ 49 2024年9月號 公車,為「公共汽車」的縮稱,通常也稱作「巴士」(英文 bus 之音譯)。 西元一八九五年,德國出現了第一輛以引擎驅動、可載六名乘客的公共汽車;隨後各種類型的公車相 繼問世,例如小型巴士、單層公車、雙層公車、三節公車等,發展至今,已成為最普及的大眾交通工 具之一。 在臺灣,日治時期已有「自動車」,為公車運輸之濫觴;光復後,各個行政區陸續開設了公車或客運 路線,數十年來,始終是常民生活的重要一環,像是早年上車剪票格(當時的公車車票為一格一格的 票格,搭乘一次就由車掌小姐剪掉一格)、下車拉鈴繩的景況,至今仍是許多人難忘的回憶。 │公車│ 臺灣的高鐵 英國的雙層巴士 日本的電車 守繪的 《我的爸爸是電車司機 》,描述小男孩「我」在母親的 陪同下,透過駕駛艙後的透明玻璃,觀察父親的工作情形: 電車司機都有一只工作專用的懷錶 。為了讓電車能準時 出發,每天都要帶著校正時間 的懷錶……爸爸坐上駕駛座, 把懷錶放在 駕駛臺上……所 有的車門關 上後,車燈亮起 來 ……爸爸再次確認電車的行進 方向,然後拉下前面的把手。 電 車開行動駛咯時!,電司車機的 開手動是或不停能止離, 都 靠 「 控 制 桿 」 的 把 手 來 控 制 。 開控制桿的……快到下一站 的時候……爸爸把控制桿拉向 相反的方向,就煞車了。列車 慢慢減緩速度,最後停在停車線 上。人們匆匆忙忙地下車、 上車……我轉 過頭,看看車 上的乘客。有 的人高興地聊 著 天;有的人望著窗外的風景。電 車載著好多好多乘客,不停 地往前跑。 「我」看到這麼 多乘客都仰賴 電車通勤,而父 親是一名 很棒的電車司機,感到非常驕傲,想要大聲向朋友說 :「我的 爸爸是電車司機!」流露出對父親的崇拜之情。 而父親則告訴 「我」,確保乘客安全,並且精準掌握到站時 間,這是電車司 機的職責,他只是善盡本分而已。 全書從孩童的 視角,描繪出電車 司機認真敬業的 高大身 影,相信小讀者日後接觸到大眾交通工具的駕駛 員,都會油然 生起敬意。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