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怨天、不尤人,才 可以隨遇而安、喜 樂長伴。古諺有 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義理一以貫之。 古往今來,因奮發自勵而揚名立萬者所在多有,但能 哲中夠採不擇問一顯二達,且仰胸其襟豁達之人卻不多見。且讓我們從古代賢 風範、效其言行, 體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一部《漢書》 說來話長 西漢的史學家司馬 遷,懷抱著「 究 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的精神,寫成 震古鑠今、「 成一家之言 」的名著︱《史 記》,開創了中國紀傳體 史書的先河。 《史記》所載歷史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 然而太初以後,歲月悠悠, 卻無一史冊 可接續其篇章,實在令人扼腕。 就這樣到了東漢初 年,有位年輕人 承襲父祖的儒學門風, 自小就讀遍經史 典籍,又喜好寫作,因 有感於《史記》 理 觀 評點 述帶日先入後秦史心寫至學修成西之領史《漢後域。史的一,自記史百深二後官餘深十傳與年影六》史,響歲六書未此起十,見後五將可的他篇儒與史便,家之不並重相,斷以視提而蒐︿仁並成集前義論為西史節的歷漢略操史代遺論的冊事﹀倫,及一於軼文是聞 立, 志 用 修史的準則。 這位雄心萬丈的 讀書人,即是首創 斷代史體例的班 《 漢彪書。》可,惜卻的在是五,十原一本歲班時彪辭想世將而西壯漢志的未歷酬史。寫於成是一他部的完長整 的 子班固自太學返 鄉,開始接替父親撰 寫 《漢書》。不過 在古代,只有官 方才能 編撰國史,因此 班固被人告發「私 修國 史」,結果被捕 下獄,書稿也被官 府查 封。面對飛來橫 禍,班固之弟班 超挺身 而出,立刻趕至洛陽為兄長上疏申冤。 在朝堂上,班超向 漢明帝稟告父 兄 兩人二十多年修 史的辛勞,只是為了 頌 揚漢朝的功德,並 讓後人從歷史中 學取 教訓,並無毀謗朝 廷之意。明帝聽完, 再細讀書稿,不禁 驚歎班固的文 才,於 是赦免其罪,並召 入京師的校書部, 拜 為蘭臺令史,讓他繼續編撰《漢書》。 父子、兄妹、門生接力賽 班超看到哥哥能在安穩的生活中實現理想,總算放下 兄 不了同心的中道一路塊,大投石身頭軍。旅由,於 他 別 有 志 向 , 便 選 擇 了 一 條 與 父 最終成為東漢著名的大將。 《關 聖帝君明聖真經》云:「 仲升使西域,三十六國 卻。 」 │專 題 企 畫│ 25 2024年7月號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