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41期

以沒有「新媒介」, 只有「再 媒介」;想要理解現今 的媒 介,必須要爬梳它的歷 代發 展,誠如現在的表述方 式, 其實也都帶著前人的模樣 和 意識。 他亦提到「每種媒 介都 是人的延伸」。任何傳 播媒 介都是人類意識的擴 充,我 們創造新的媒介,也被 媒介 改變了生活與思考 方式。回想一下,一 早是否就下意識 地打開手機?接著收 信、瀏覽新聞,並對 某張照片產生 了興趣;能理解照 片內容,是因為我們 早已被印刷術的 視覺、線性、透視等「印刷人」的感知方式所馴化。 做個優質閱聽人 當我們偶然讀到一 則訊息,先不要急著 點進去,停 一秒,想一下這消息 的合理性,便能有 效減少點閱且後 悔的機率;再者, 要認知到所有新聞 都是「再製的」, 想要全面瞭解一件 事,需廣讀天下之 言,多看各家媒體 的相關報導,自然 能比較其中的差異。 若有親友轉貼消 息,也先進搜索引 擎確認,如果只有 一兩個網站在談此 事,通常不是真實 內容。曾任教世新大 學新聞系的余陽 洲老師,在演講中 提到,積極搜尋、 選擇、比較、查證 訊息,並給予媒體反饋,是媒體識讀最關鍵的核心觀念。 在地球村裡,人人都 是閱聽人,而今我 們不只接受 共 享訊網息站,或也影成音為 平訊息的生產者, 例如將所見所聞放上社群、 臺,已算是「傳遞訊息 」,哪怕只是 兩人通電話,也要慎 思內容,表達真實 且立意良善的話 語,別忘了「人」也 是媒介之一。不妨 思考一下,我們 是如何被媒介潛 移默化,並試著「反 客為主」,去理解 和善用所表達的媒 介,進而提升使用 媒介的自主性,打 開「視界」的窗。 眾聲喧嘩,多看多比較 24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