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性的思考,而社會型態亦從部落擴大為國族。 有了文字,就需要 文字的「載體」, 比如蘇美人用 泥板、古埃及人用 莎草紙,而中國古 人除了前述的龜甲 外,也運用竹簡、木 板、金石、絲帛等 材質寫字,但有 的笨重、有的 昂貴;直到東 漢蔡倫造出 物美價廉的「 蔡侯紙」,才 解決了以上 難題。但抄書 耗費人力與 時間,並不利 於大量傳播, 隋唐興起的雕 版印刷與宋 朝畢昇發明 的活字印刷 術,十五世紀西 方的古騰堡 再加以改良, 讓人類漸漸擁 有了大量、高速 複製訊息的 能力,文化 得以廣泛地 傳播,如書籍、 報章雜誌、 海報、廣告傳單 等;除了提 高識字率、 加速新觀念、 新思想的流 通之外,也將 歷史保存下 來,更讓人類走 入大眾傳播 的世界。 電子訊息和數位傳播 科技日新月 異,電子裝置 與電訊頻 道的出現,將聲音和影像傳遞出去,如電報、 電話、廣播、 電視、電影等,不但能夠普及, 大多數還具有「即時性」, 讓人們接觸到更廣 大的世界;前言提及 的學者麥克魯漢 提出「地球村」的 概念,借助電子媒 介,訊息的時空差 將不復存在,也使全人 類結成了一個具密 切關係的小社 區。而後,電腦的發 明將電子訊號轉 化為數位訊號,應 用於手機、數位相 機、數位電視、衛星 網路等,藉此記 錄文字、影像,並透 過網際網路傳送, 至此我們不再單 向接受訊息,也能製造訊息、與更多人互動。 媒介是人的延伸 為何說「媒介即 訊息」?如果換 個 方式說「形式即內 容」,也許會更容易 理解。因為我們往 往太專注於內容,殊 不知傳遞 形式也會 影響人 對內容的 看 法,甚至會改變訊息本身的意義。 比方同樣的內容 ,分別以電子郵件 和通訊軟體表達, 會給人完全不同的 感 覺。前者有郵件標 題、收信人和職稱、 層 層一疊定加的,信導件致結我構 、 結 尾 問 候 和 個 人 訊 息 , 們未讀內容,已有正 式感;而用私訊聯 絡,雙方表述會較 口 語化,甚至不那麼 在意錯別字,偶爾 還 會運用俏皮貼圖, 會給人較不正式、 但 也具備即時性的「速度感」。 麥克魯漢認為媒 介所產生的內容,也 都是另一種媒 介。比如電視裡播放 著電影,而電影是 比電視更早出現 的媒介,也就是說任 何當代媒介都受到過 去的影響,所 │專 題 企 畫│ 23 2024年4月號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