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41期

文字和印刷術的出現 無論是結繩或契 刻,記事範圍有限 ,也不夠準確, 所以人類開始嘗試 以「繪畫」 表達思想、記錄事 項。舊石器 時代的 洞穴壁 畫,壁上 的手 印、圓點及動物 描繪,其創造 力令今人讚歎,亦 是人性的初 現,這些圖畫可說 是象形文字 的先驅;傳說蒼頡 夫子造字, 不過文字並非 一時、一地、一 人所能成,蒼頡夫 子應該是集 大成者。 中華文化最早 的定形文字 通常「刻甲寫為骨 在「卜 龜甲辭的骨」文、」「,殷又墟稱文「字契」文,」 、 腹甲、背甲及 牛的肩胛骨之上, 以火烤之後 顯現的紋路占卜 ;至今已發現 約四千五百個單 字,能解讀者 有三分 之一,每 個字都 有完 整、獨立的意義,已 使用了象 形、指事、會意、形 聲等漢字 眼代造耳字」法的,讀還寫有假借字義的狀況。文字的出現,創造了「以 文明,人們開始趨向 有隱私性、線性、 想讓訊息傳得更遠,古人運用「動物」、「聲音」、 「火光」和「煙霧 」。五代十國時期,王 仁裕撰︽開元 天寶 遺事 卷上傳書 鴿︾ : 「唐朝右丞相張九齡少年時,家養 訝 。 九 齡 繫目 鴿之群足為鴿上『, 飛每依奴與所』親教,知之時書處人信飛無往 不來投愛,之 只, 以 書 」可見早在一千 五百年前,已 有「飛鴿傳書」的案例。 常言「暮鼓晨鐘 」,中國古代 的寺廟、都城設 有鼓樓和鐘樓,以 鐘鼓聲報時、示 警。古人還會在 邊 境、險峻處和交 通要道處,每隔 一 段距離就搭一座 高臺,倘若有敵軍 來犯,白天就在高 臺上燃煙、晚上 用火,一站站地 把警報傳回去, 如 歷史故事「周幽王 烽火戲諸侯」的 場景。後來秦王嬴 政開始修建自都 城咸陽通往各國 的馳道,類似今日 的高速 公路; 在歷代 君王的 努力 下,形成了完整的 「郵驛」制度, 同樣每隔一段距離 就設一驛站,備 有馬匹、船隻,接 力傳訊,除傳遞軍 情之外,唐朝「一 騎紅塵妃子笑」的荔枝,也是靠驛站的快馬送進長安城。 ‧ ‧ 行天宮北投分宮的鐘樓。(攝影/黃鐙頡) 22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