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後殿 拜亭 丹墀 前殿 右山門 左山門 位址:玉皇殿右次間神龕角柱 年代:中華民國第一乙巳仲夏初吉(民國五十四年) 材質/工法:檜木 尺寸:縱 260 公分,橫 16 公分 題署:鎮海高拜石敬撰並書 印 印 基本資料 高拜石(1901 ~ 1969) 字嬾雲、般若,號古春風樓主,晚號芝翁,福建福 州人。曾求學於篆刻、書法名家朱敬亭、黃藹農、 吳昌碩等人;少有文名,歷任北京《心聲晚報》、 福建《國民日報》、《中央日報》主筆,後於公職 服務,擔任臺灣省政府新聞處主任祕書、臺灣通訊 社社長。雅好書法、金石,與友人馬紹文等組成八 儔書會、東冶藝集,造詣殊深、倍受推崇。專擅鐘 鼎文、篆書與漢隸,有《古春風樓記十年》、《南 湖憶錄》、《高拜石說詩:光宣詩壇點將錄斠註》 等書傳世。 楹聯撰書者介紹 「排比修辭」,是運用結構相似的句法,將三個以上相似或相同的意涵、現象 並列,以增加節奏、強化語氣。如本聯上聯「說仁義,講道德, 稱慈悲」,說、講、稱皆是「言說」,呼應「同源」,贊揚仁義、道德、慈悲雖然說法 不同而根本相同,都是化民向善的心法;而下聯的「仰 尼山,誦 圅 谷,傳鷲嶺」,以仰、誦、傳三種不同的動作層次,搭配借代三教教主的地名,強調 三聖「一體」,頌歎人人若能景仰學習三聖的 德行,誦讀三教經典、傳法助人,即能涵養仁慈寬厚的氣度儀態,樹立豐碩的聖功德業! 同列皆平等,無須分高下的「排比修辭」 楹聯 小百 科 玉皇殿 左護龍 右護龍 鼓樓 鐘樓 古今迭代、物換星移,依然能激勵、感化人心斷惡修善,讓三教正法開枝散葉,廣傳天下。 此聯意旨,即行天宮寶經︽玉皇上帝洪慈救劫寶經︾所開示 :「 古來三教,皆由仁德立功。 」仁德之心,是三 教共同的本源。我們若能發揮仁心,落實 ︽救劫經︾「 始必本於倫常,同求於始;終專贊其化育,共勉於終 」的法門, 言行舉止自能俯仰無愧,還有機會修證天爵善果,享有身心平安、福壽綿綿的美好德報。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