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4 年 4 月號 │聖 心 鐫 詠│ Belief ‧ 二 聖功: 聖王哲人的功業。三國魏王弼注《周易 蒙卦》:「 夫明莫若聖,昧莫若蒙。蒙以養正,乃聖功也。 」 三 一體: 相互融通,猶如整體。元代王充耘︽四書經疑貫通︾卷四:「 舜使禹疏九河,稷降播種,益烈山澤。三 人者,皆同功一體之人也。 」 四 尼山: 山名,又稱尼丘,為孔夫子出生、 傳道的地方,在山東省曲阜縣東南。明代歸有光 〈重修闕里廟記〉:「 唯 先聖生於尼山,講學於泗上。 」 五 圅谷: 「 圅」同「函」,關名,在河南靈寶縣西南。相傳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時 ,寫下了︽道德經︾。元代 郭鈺〈同李主敬賦周煉師漁樵耕牧詩四章〉:「 自駕青牛度圅谷。 」 六 鷲嶺: 即靈鷲山,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釋迦牟尼佛曾於此講 ︽法華經︾。南宋 ︽錦繡萬花谷︾:「 鷲 嶺,耆闍窟山中,山形如鷲,佛常居此中,故號鷲嶺。(出《法華經》) 」 七 儀: 表率、典範。 【賞析】 上、下聯本首楹句聯分書嵌法「為三楷」體兼用隸書,故字體細厚不一,兼具圓潤與骨力,樸拙有古意。 、「聖」 ,頌揚行天宮北投分宮敬奉之「孔夫子」 、「太上老君」 與「釋迦牟尼佛」三聖。 本聯對仗完備有變化,如首句「三教本同源」、「聖功原一體」 應為「三教」對「一體」、 「同源」對「聖功」, 道 、為釋了,符頌合揚平三仄教而長使久用以蹉來對,來教錯化綜無文數句的。百此姓外眾,生更;巧而用下借聯代則修以辭「,尼上 山聯 」分別以 「仁義」、「道德」、「慈悲」代指儒、 、「 圅谷」、「鷲嶺」借代孔夫子、太上 老君與釋迦牟尼佛,讚歎三教教主降世為人時,宏法傳教的時間、地點雖有限 ,但因道德行儀崇高,所以即使歷經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