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39期

7 │潤 心 法 雨│ Belief 2024 年 2 月號 【語譯】 不忠心於國君。 【說明】 君王,除了是指 古代封建時期的 一國之主,在現 代 社會上,則可以指公司行號、團體組織 的領導者。 有虧職守,不良後果 身為領導者,應 當發揮智慧,為 未來發展訂立明 確 的目標,並善用 職權能力,肩負 起管理、監督、 指揮、 教導等責任。 部屬也應忠於 正確的指導,盡 責守分,才不會 辜負 領導者的信任與 委託,讓政策得 以確切執行; 否則,將 會導致當初訂 下的目標、勾勒 的願景,淪為紙 上談兵, 無法落實;嚴重 地,還會影響他 人也跟著有樣學 樣,讓 團體組織失去向心力,進而蒙受龐大的 損失。 忠君盡責,無愧良心 ︽後漢書︾曰:「 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 臣子之節。 」意思是盡忠 職守的臣子沒有 私心,有私心 的臣子,自然無 法忠君盡責; 履行正道、奉公 行事,正 是為人臣子的操守。 所以,我們立身 處事,必須公 私分明、明辨是 非, 以「公眾」利益 為優先,將「私人 」利益放在最後, 並 且盡己所能地把 事情做好,自能成 為對上盡忠、對事 盡 責的忠誠之人。 然而,「對上盡 忠」並非單純 的聽話或順從 ,當上 位者的指令、做 法錯誤,身為忠 心的下屬也應 當勇於進 諫。如同孟子所 說:「 教人以善謂之 忠。 」能夠真心告 知對方何者為 善,並實行正確 良善的道理,才是 「忠」 的體現。 不過,在規勸對方時,口氣與態度一定要溫和有禮, 以「理直氣和」的方式委婉勸諫。如此不 但能避免誤會、 衝突,也能讓對方 願意敞開心胸, 聽進我們的想 法,讓 事情處理得更加順暢圓滿。 此外, 「 君王」所指的,除了是指管理眾人的領導者, 還可以是主宰我們思緒、言行的「心」。 ︽黃帝內經︾曰: 「心者,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身體各部位能 夠正常 運作,以及一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都由 「心」所指揮。 所以我們應時 時問心、洗心, 並且言行舉止要 忠於 一身之君的「道 德心念」,在家庭 中盡力孝順父母、 教 養子女、友愛手 足、疼惜伴侶; 在社會上為大 眾福祉著 想,有擔當、有愛心,不僅把事做好, 更要做好事。 相信在每個人盡忠守分之下,一定能讓我們身處的家 平安庭的、福團田體。、社會,充滿和諧、溫馨的氛圍,人人修得喜樂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