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36期

│有 情 天 地│ 59 2023 年 11 月號 V 河流一二事 長度排名前十的河流(括號內數 字為公里):尼羅河(6670)、亞馬 遜河(6437)、長江(6363)、密西 西比河(6021)、葉尼塞河(5539)、 黑龍江(5498)、黃河(5464)、鄂 畢河(5410)、湄公河(4909)、拉 布拉他河(4876)。 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是南美洲的亞 馬遜河,約 6915000 平方公里;最深 的河是非洲的剛果河,最深處達 230 公尺;含沙量最大的河是亞洲的黃河, 目前的年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公尺 37.8 公斤,平均每年輸入下游的泥沙 達 16 億公噸。 1 2 Life 首先是「向下侵蝕」:由於受到 重力作用影響,河水向低處流動時, 會對河床底部不斷磨蝕。若因地層變 動,河床坡度愈來愈陡峭,那麼向底 部侵蝕的力道就愈強,久而久之,便 會出現河階或 形谷,今桃園市大溪 區的大漢溪河階地形即是典型例子。 其次是「向源侵蝕」:當河川中 下游的向下侵蝕增強,也會逐漸造成 上游的河床坡度變大,於是侵蝕作用 便向源頭發展,使得河源谷地不斷向 上延伸,造成頂部持續崩塌,形成有 如湯匙狀的地貌。若兩條河川的源頭 相鄰,而低位河的向源侵蝕比較強, 那麼假以時日,低位河的源頭便會切 穿分水嶺,奪取高位河的源頭,這就 是「河川襲奪」。失去源頭的高位 被稱作「斷頭河」,搶走高 的低位河則稱「襲奪河」。 譬如臺灣東部第一長河︱秀姑巒 溪,在十多萬年前原本只是海岸山脈 東側的一條小溪︱奇美溪,至於現在 海岸山脈西側花東縱谷的秀姑巒溪河 道,其實是古花蓮溪的上游。誰知因 板塊運動作用,海岸山脈持續抬升, 使奇美溪流速變快、向源侵蝕劇烈, 最後竟然切開了海岸山脈,而在瑞穗 襲奪了古花蓮溪上游,造就成今日的 秀姑巒溪及壯觀的峽谷地形。 河川因流速加大而產生侵蝕,那 麼當流速變緩或水量變小時,便無力 再攜帶從中上游所搬運來的泥沙,於 是就會沈積在下游河道或出海口,形 成沖積平原、三角洲及沖積島。如前 述的黃河,即與海河、淮河共同沖積 成廣大的華北平原。 由於河流受到地形與各種作用力 的交互影響,而經常改變形貌;其所 在位置也因雨量、氣候的差異,而出 現不同的類型。譬如大多數的河川會 流入海洋,但有少數河川因流經地區 高溫乾旱,又缺少支流匯入,河水因 蒸發很快而流量銳減,最終只能流入 內陸湖泊,甚至就直接消失了,此即 內流河,如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的塔 里木河。 河川可說是改變陸地形貌的重要 力量,且是眾多生 物賴以維生的資 源,人類的四大古 文明均發軔於大 河,此即明證,然而人類的各種活動 往往也會汙染河 水。河流是文明之 母,我們應當保有它原本的清淨,人 類的未來才能永續美好。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