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旅 讀 視 界│ Life 2023年11月號 ‧ 嶽麓書院 天柱山 李冰與都江堰 ︿都江堰﹀一文中,作者認為四 川有幸,在戰國時期出現了一位地方 行政首長︱李冰,以貼近大地與蒼生 的思維,設計並率眾建造了都江堰。 文中如此寫道:「我以為,中國 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 而是都江堰……穩 穩當當地造福千 年,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 流。有了它,旱澇無 常的四川平原 成了天府之國…… 它的水流細細浸 潤、節節延伸 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 的生活……它卑處一隅 像一位絕不 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 只知貢 獻。一查履歷,長城 還只是它的後 輩。」都江堰的防洪、灌溉功能,使 得四川成為富庶之地,貢獻卓著卻從 不張揚,就像一位默默付出、不求回 報的長輩,贏得了後世 尊崇。 朱熹與嶽麓山 湖南的嶽麓山有座嶽麓書院,為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南宋知名的 理學家︱朱熹、張 栻,都曾在此講 學。︿千年庭院﹀一 文如此寫道: 「朱熹除了在嶽麓書院講學外,又無 法推卻一江之隔的城南書院的邀請, 只得經常橫渡湘江,張栻愉快地陪著 他來來去去,這個渡口,當地百姓就 名之為『朱張渡』,以紀念這兩位大 學者的教學熱忱。此 後甚至還經常有人捐 錢捐糧,作為朱張渡 的修船費用。 」朱熹 與張栻的教育佳話, 為嶽麓 山的自 然景 致,注入了啟迪人心 的教化力量。 蘇東坡與黃州 ︿蘇東坡突圍﹀ 一文娓娓敘述北宋的 大文豪︱蘇東坡,因 「烏臺詩案」被貶謫 至黃州︵ 今湖北 黃 岡︶,歷經入獄的磨 難與當 地的艱 苦生 活,內心 愈來愈 淡 泊、寧靜,對於歷史 與人生有 了透澈 的領悟, 命境 界與藝術才情 也趨 於成熟:「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 眼的光輝,一種圓潤 而不膩耳的聲 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 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 周圍 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 不理 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 刷了 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 聲張 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 的高 度。」從而創作出前、後︿赤 壁賦﹀與詞作︿念奴嬌 赤 壁懷古﹀這樣的文學 經典, 震古鑠今。 除了上述外,︽從 都江 堰到嶽麓山︾也記述了 唐宋 詩人與天柱山、李白與三峽、 柳宗元與柳州、范仲淹 與洞 庭湖的故事。而我們旅行時, 不妨也向作者學習,探 尋古 人的生命足跡,瞭解名 勝地 景的文化意義,相信定 能滿 載而歸、不虛此行! 蘇東坡像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