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用德行感化親族 以仁心濟助鄉里 年幼時即喪父的李士謙,非常孝順母親,在母親過世後,他辭官為母守喪三年; 期滿,不追求仕途,而是將所有的房舍捐作寺院,只為自己留下一間小小的住所,專 心讀書,研究天文知識,過著簡樸自在的閒適生活。 雖然李士謙自己長年茹素,當有親戚朋友來訪時,他仍會尊重客人的飲食習慣備 餐,不會勉強客人不能吃肉飲酒;但對於親友在聚會時, 高聲喧譁、過度鋪張浪費, 他也會適時機會教育守禮節儉之道。 有次在春、秋兩季祭祀土地神時,眾人相聚在李 士謙家,他親自恭敬地擺好黍米︵即 黃米︶,接著才送上豐盛的酒菜。他對大家說:「孔夫子曾稱讚黍米是五穀之長 荀子也說吃 飯應先吃黍米或小米。既然是古人所推崇的食物,我們又如何 能輕忽呢?」李士謙這番誠懇婉 轉的規勸,族人深深感受到自身的淺薄,從此效法李士謙 更加敬重食糧、愛惜資源。 家產豐厚的李士謙,依然穿著布衣舊衫、過著粗茶淡飯的生 活,但只要聽聞親朋鄰里有苦 有難,總是慷慨解囊 扶貧濟困從不躊躇。像是鄰里有人無錢 安葬,便立刻協助處理;有次, 鄉內有兩兄弟為了爭家產而鬧得不可開交,他知道後,自掏腰包 補貼給分得少的那一人,李士 謙的大方無私讓兄弟倆很慚愧,相互退讓財產 從此不再斤斤計較,能和樂相處。 某年地方大旱,穀糧顆粒無收, 二話不說便將家中的 存穀數萬石 全數借給即將斷 炊的人家。沒想到第二年,農收還是不見起色,先前借穀的鄰居 紛紛來到李士謙家中致歉,李 士謙不僅沒有要鄰人償還欠穀,反而還招待他們用餐,並當場將借據都燒掉,寬慰大家說:「這 些穀物是我家多餘的糧食,原本就是用來賑災,不是為了求利的 ;債務已了結,請大家不必再 耿耿於懷。」又過了一年,農民的辛勤耕作終於有了大豐收,鄉 民紛紛趕來歸還穀糧,李士謙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