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35期

8 不可能具有價值和意義。這些背離﹁仁義﹂之道 的自暴自棄者,缺乏聽從正道的智慧,也缺乏矯 正自己的勇氣,更 缺乏追求良善的毅力。 然而,在這世上,人、我、萬物的關係是相互 共存,每一個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可能牽 一髮而動全身,使 整體受到牽連;就算只是微小的罪過,也都 屬於﹁ 甘居下賤﹂的惡行。一旦不守國法、不愛護生靈、不珍 惜五穀、 字紙,糟蹋前人心血,犯下種種不孝、不忠、不 廉等違背道德的行為,卻又不願懺悔改過,不僅 將使人與人之間失 去信任,相互計較、指責,導致家庭失和、影響 人際關係,還會破壞生態 造成天地失衡,災劫 叢生,自己也逃不 掉受苦的厄運。 效法聖賢,存仁行義 無論是行天宮︽列聖寶經合冊︾ 或者︽論語 ︾ ︽孟子︾、︽大學︾、︽中庸︾等古籍,這 些經典不僅記載 聖賢仙佛在世時,種種良善的行誼,更蘊含待人 處事的智慧,能做為日常生活奉行的準則。所以 ,除了要珍惜能夠 接觸經典的良緣,我們在說話、行事之 ,也要 思考是否符合經文開示的義理,是否依循倫常 綱紀,時時以聖賢之 道、聖賢之言與人倫規範反躬自省,人生才能持續走在正道 上,向善的目標邁進。 此外,我們也要效法聖神仙佛存仁心、行義舉的聖德懿行。仁心 是不捨眾生受苦的同理心;義舉 是為正當、 正確的事採取行動。若能體恤他人的辛勞,就不 會只顧自己的安樂,而是能進一步看見對方的需 求,並且主動伸出 援手,盡力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敦倫經︾曰:﹁ 敦仁義,崇道德,成仙成聖天階。 ﹂岳恩主提醒我們,要自我砥礪,讓 品行符合仁德道義, 舉止遵守倫常法規。倘若我們可以師法前人的道 德風範,落實經典古籍的教誨,積極自勉自勵, 並且將心比心為對 方著想,以慈悲付出關懷,用智慧靈活變通,相 信這輩子就會過得極有意義,社會環境也能因 為眾人的愛與善良, 變得更加溫暖、和諧、美好,未來成為聖賢仙佛 根基 自 然得以穩健踏實地逐步積累了。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