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34期

交通為影響區域演化的重要因素, 以此為命名依據者,通常處於交 通要衝或作為地標之用,如車路口、 橋仔頭等,地名本身具有重要的地理 價值。 大名鼎鼎︱義渡橋 臺灣地形狹長,中有中央山脈, 導致河流短而湍急,在造橋工藝不發 達的年代,只能靠小舟擺渡;然而官 渡收「渡稅」 民渡則常有勒索之情 事,造成貧弱者、旅者極大的困擾。 清朝道光年間,臺中東勢的大甲 溪渡頭發生悲劇 ︱女乘客遭船夫 調 戲,造成船身翻 覆、十八名乘客 罹 難,此事演變為地方械鬥;官員劉章 職出面調停,嚴 辦船夫,並與羅 桂 芳、廖光祖、郭開陞等人登高一呼, 向仕紳募款,成立「義渡會」。義渡 會設水田十甲餘為「義田」,並以此 穀租作為運作費用,購船、聘良民為 筏夫,免費搭載過河行人;枯水期無 法行舟,需在河床上開路,也由該會 出資,義行深受肯定,至今劉家後人 賓至如歸,盛德與溪流俱遠; 碑傳不朽,嘉名共山水爭光……—南投縣縣定古蹟永濟義渡碑記 撰文◎林念慈 全臺僅存的擺渡渡口「新店渡」 (攝影/何忠誠) 地名與交通 54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