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34期

開了它們的胸懷 /給自己所造的 一片幽谷之 境」。全詩描寫邁可一家的山居生活, 清 苦但心滿意足。此處所舉列的詩句,亦 可解讀為生命之路︱離開大家都走過 的那條路,去險峻的道 路上冒險, 眼前自有一片遼闊天地,等著我們 去探索。 作家梭羅認為散步需要有悠遊 ︵ ︶的天分,並 瞭解散步的 藝術。他在故鄉的湖畔蓋了一座小 木 屋,並在此居住了兩年多,還將這段經 歷寫成著名的︽湖濱散記 ︾,激勵了許多 嚮往自然的讀者 書中寫道:「 我在湖濱散步、 沉思、寫作。鳥、魚兒和森林裡 小動物,都跟我一樣 喜歡這個湖,我一點兒也不 寂寞,湖濱永遠那麼寧靜, 湖水永遠那麼清澈。華爾騰 湖不會老,圈圈的漣漪,不 曾留下一絲皺紋。」梭羅為散步訂下了三個要件:悠閒、 自由和獨立,他持續散步,為 的是保持心靈的幽靜,以 及更從容地生活。 徐行哲學之道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朋友常一邊散步、一邊討論, 也在散步中創造了「愛智者 」一詞,後來才漸漸演變為 「哲學家」;其弟子亞里士 多德甚至創建了「散步者」 學院︵也譯為「逍 遙學派」︶,他的 教 學方法之一,就是讓學生在散步中感 悟哲學。 康德每天在住家附近散步 一小時,那是 一條種滿小菩 提樹的路,他 去世後,這條 路被命名為「哲學家之路」; 同樣出身德 國的黑格爾, 也 習慣在固定的路上邊散步邊思 考。他們內省 生命,在智慧 的 路上愈走愈遠,尼采甚至說:「 只 有在散步中獲得的想法才有價值。 」 擁有哲學家、政治理 論家、文學家和音樂 家 等身分的盧梭,在智力上絕 對屬於天才,但心理健康極 度不佳。盧梭在人生的最後 一段,完成了︽一個孤獨漫 步者的遐想︾,他坦率地自 我剖析,並吐露 煩惱和缺 陷;書中寫道:「 這些孤獨靜思的時間,是每 天我完全 是自己,也是為我自己 唯 一時間,沒有事物分散我的 注意力,也沒有阻礙,這段時 間我可真正稱為是意志力 的自然流動。」只有在孤獨的漫步時光 中,能讓盧梭獲 得些許寧靜。 同樣深受心病折磨的哲學 家齊克果,在給姪女的信 saunter 36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