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務實和務虛之間 誰也沒料想到,年少得志的俞都,不 但沒有飛黃騰達,而是接下來連考 七年 都名落孫山,最後只能留在家鄉教 書賣字,勉強餬口。屋漏偏逢連夜雨, 所生養 的子女屢遭變故,僅存么女在身邊,妻子也因此憂勞成疾,一病不起。 俞都自認生平無大過,與同學結成﹁文昌社 ﹂,提倡惜字惜紙、放生戒殺、戒 口戒色多年,明明做了很多善事,為何落得如此貧病交迫?他對自己的遭遇感到忿忿 不平,因此每逢除夕夜,他都親自撰寫疏文 ,請託灶神代奏玉皇上帝,年年如此,只 是生活處境依然毫無起色。 某年除夕夜,一位老翁忽然造訪俞都,自稱姓張, 剛從外地回來,聽說有個才學兼備的 讀書人,特別前來探訪。進屋後,兩 人暢談大小事,說到心底深處,俞 都禁不住訴說起自己 的苦情,還把給灶神的疏文內容一一向張翁詳述。 張翁聽完直言:﹁其實,你的事我 很清楚,所以今天特來勸誡。你惡 意太重,而且只是 追求虛名,總是怨天尤人,若再 反省懺悔,恐怕無法改變命運。﹂俞都聽了,很驚訝地說: ﹁怎麼可能?我每天早晚都有敬拜 明,做善事還會記錄下來,這樣難道不算累積功德嗎?﹂ 張翁說:﹁你雖然看起來做了許 多善事 但是意念並不純正,並非 出於本心,只不過是 想博得﹃大善人﹄的 。敬拜神明 時表面做出很恭敬的樣子,心中卻 是雜念叢生,並沒有 把敬神的禮儀、態度真正放在心上;對待他人總 充滿惡意,急功近利、輕人傲慢、口出惡言、 強詞奪理、嫉妒貪心、挾怨報復…… 種種過錯不可勝數。這樣真的算是 敬神嗎?真的有遵循 神明教誨嗎?﹂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