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 ‧ 甲骨文:均出自於《殷 虛文字甲編》 撰文 凌復華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甲骨文:上出自於《殷 虛文字乙編》、 下出自於郭沫若《殷契粹編》 金文:上出自於「 毛公鼎」、 下出於「史墻盤」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 以為號焉。 ︱晉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節錄︶ 陶淵明生活於東晉後期,個性直率的他曾數次任官, 但由於不願苟同阿諛奉承的社會風氣,而在官場上 來來去去,始終過得不自在。四十歲那年 陶淵明不想 再折磨自己的心志,於是下定決心辭去官職,從此回歸 田園,過著安貧樂道的日子,直到終老。 這篇︿五柳先生傳 ﹀應是陶淵明晚年 時所作,藉 由名為﹁五柳先生﹂的隱士自喻,表達本身真摯淳樸、 高潔灑脫的個性,拋 開了世俗所認定之追 求名利的價 值觀,堅持精神層面 的充實與圓滿。他追 求心靈上的 富足,而非物質上的富有,這般豁達豪邁 人生態度, 令無數後人欽佩,也使得此文流傳千古、吟詠不休。 在古代,﹁先生﹂原用來稱呼讀書人或是有才學、 品行之人,所以學生 尊稱老師便是﹁先生 ﹂。雖然古 時受教育者多為男 性,但原本﹁先生﹂並 無明顯的性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