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33期

境遷,有些人事會隨著光陰的流逝,變換了樣貌,那麼睹 物思情,又是一番什麼樣的心境呢? 這首著名的唐詩,吟詠千年不絕,詩中所提到的﹁黃 鶴樓﹂,位於湖北武漢的蛇山上,始建於東吳大帝黃武二 年︵西元二二三年︶ 距離崔 顥寫此詩已有五百年的時 光。五百年之間,江山代有人才出,樓閣雖在,但昔日的 英雄豪傑早已煙消雲散。當年站在樓前的是誰,而今日站 在樓前的我,也必然會隨著歲月遠去。面對歷史的滔滔洪 流,詩人不禁發出千年一嘆。 崔顥以古人乘鶴登樓的傳說為引起,娓娓訴說著物是 人非的滄桑感。雖然景物未變,但白雲蒼狗,物換星移, 乘鶴者早已羽化成仙,遠離 了人世間的喧囂。登臨樓高 處,遠眺漢陽城中的樹木、鸚鵡洲上的芳草 一切又是那 麼廣大遼闊,此情此景、此時此刻,心中不禁升起思鄉之 愁緒,彷彿就像江上 迷霧,濃郁得化也化不開。 由觀看一座古樓,而讓 發出思古、懷 鄉之幽情;從景物的描寫,而帶出時間 的流逝感與空間的距 離感。他所抒 發的不單單是眼前所及 之一切, 更是情感上、記憶 中所緬懷、 所思念的人事物,因此讀來真 是蕩氣迴腸、餘韻裊裊。 黃鶴樓由於有 絕佳的景 觀,歷來許多騷 人墨客在此 題字留詩,而崔顥此詩可稱得 上是第一。在元朝辛文房所撰的︽唐才子傳︾裡,還記錄 了一則有趣的傳聞:李白登臨黃鶴樓時,見美景當前 便 想吟詠 番,不料看到這首詩後, 只嘆﹁ 眼前有景道不 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於是悻悻然離去。可見崔顥之 才情,連詩仙都折服啊! 美景令人神往,也可以使人浮想聯翩,這是心靈上的 感觸。從眼睛瀏覽到的美,進而引發浪漫的人文情懷,您 是否也曾有過與崔顥類似的體驗呢? 夜雨無聲 隨喜自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春日時節,萬物欣欣向榮,正適合四處 遊覽。可惜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淅瀝 瀝的雨了。這時您是抱怨天氣,還是 轉換心情,欣賞一下﹁雨﹂ 的美好? 我們且來看看詩 聖杜甫是如何應 對的。 唐肅 宗上 元二 年︵西 元 七六一年︶的春天,在一個下 雨 的夜晚,杜甫在成都 西郊浣花溪 ‧ 28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