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 楊格在英 國 皇家學會發表著名 的「雙縫實驗」。 楊格如 何檢 測光是 粒子還 是 波?非常簡單。他 把一個光源,射向 一張割出兩道狹縫 的卡紙,後面放一 塊屏幕,用來觀察 光線的走向。如果 光是粒子 話,穿 過狹縫的光線,落在屏幕上, 應該會是兩道乾淨而清楚 的光。 但實驗的結果,並沒有出 現兩道筆直的光,落在後 方屏幕的,是明暗相間 條 紋,如右圖。這表示光並不 是粒子,而是有如兩顆落在 水池的石頭,在水面激起了 漣漪,向外擴散,互相交會 干涉,才形成這樣的條紋。 這證明了光並不是粒子,而 是一種波。古典物理學對於 光的爭論,在此暫時告一段落。 光的多樣性 在楊格的雙縫實驗後,古 典物理學界已經認定「光 利用另一個三稜鏡,將彩虹收束成白光。牛頓認為,我們 平日所見的光,其實就是由這七種顏色的 所組成,並將 之稱為「光 譜」。 這樣的見解, 也成 為現 代光 學的 基 礎。後來科學 家研 究發現,其實 肉眼 可見到的光 只占 所有光線的 一小部 分,其他還有 紫外 線、紅外線、 射 線等不可見 光的存 在。 然而,光 的本 質到底什麼 呢?牛 頓認 為光 是一 種 「粒子」,唯 有如 此才能合理 解釋光 線直線前進、 反射 折射的特性。 可是 當時有另外 一派, 認為光應該跟水或聲音一 樣,其實是一種「波」。雙方 爭執不下,各執一詞,互有 勝負。這樣的爭論,一直要 到十九世紀初才得以解決 。一八 三年,物理學家湯瑪 ‧ X ○ 30 雙縫實驗顯示「光」是一種波。 牛頓發現光經由三稜鏡散射出七種光。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