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32期

仁心為懷,積極行善 每個人的心中,都 存有與生俱來的善 性,而我們若能將 善念付諸行動,將 會產生更大的力 量,引領社會走向平安幸福。 長年在紐約工作的潔西,有天 忽然收到媽媽病倒的消息。她 立刻購買回家的機票,匆忙趕 到 機場,飛機卻因暴 風雨而停飛。只能 在候機室枯等的她 ,忍不住啜泣了起 來。周圍的乘客看 見 了、聽見了,有些 是視而不見;有的 雖投以同情的眼神 ,但仍舊默默坐著 ,沒有任何行動。 此 時,有位女士,遞 出了一張面紙,輕 拍潔西的肩膀說: 「我也曾在機場哭 過,瞭解這種淚水 怎 麼也止不住的感覺 。雖然不知道妳發 生了什麼事,但我 相信只要勇敢走下 去,有天情況一定 會 好轉的。」 女士貼心的舉動與溫暖的話語 ,讓潔西的情緒慢慢緩和了下 來。大雨停歇後,潔西順利搭 上 飛機返鄉,母親在她的陪伴與 細心照顧下,健康日漸好轉, 她才依依不捨返回紐約。後來 ,潔西 外出時必定會帶幾包面紙。朋 友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回 答:「當年我 機場無助失落 時 有

個陌生人主動給了我一張面紙 並安慰我。所以,我希望藉此 時時提醒自己,也要成為能主 動給予 別人溫暖的人。」 每個人都有同理心,也都有給 予的能力,但有時候可能因為 生活忙碌,深覺自顧不暇,所 以 無法顧及旁人;有時起了助人 的念頭僅在腦中徘徊:「該不 該過去呢?」「應該有人會先 去幫忙 吧?」「再等等看吧?」,遲遲無法跨出第一 步、伸出援手,最後錯過了助人的良機。 行天宮寶經《太上感應篇》: 「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善良,是天性,更是生而為 人的責 任與義務。當別人 有需要,無論是物 資的付出,或是暖 心的鼓勵、同理的 關懷,都能帶來正 能 量,請替自己勇敢,也替別人 勇敢,以慈悲關懷的心,取代 冷漠以對、懷疑不安的念頭。 當我們 用一雙慧眼,細心體察他人需 求,幫助有困難的人離苦得樂 ,讓一張張憂愁的臉龐,重新 展現笑 容,那樣的滿足與快樂,是無 法取代的;而且還能在彼此的 心田之中,種下一顆福慧種子 ,讓這 份愛與慈悲的善念 逐漸茁壯,在四方流轉、 永續長存。 行天宮平安心語:「時時付出關懷,處處溫暖有愛。」願大家皆能發揮天賦的仁心善性,涵養 慈悲心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 為他人帶來正向的影響,相信日日都會是清寧安康的好日子。

人間行腳 仁心為懷,積極行善 玄空師父開示 心念至誠 神佑福臨 潤心法雨 ︽玉皇上帝洪慈救劫寶經︾今譯今註︵廿九︶ 聖心鐫詠 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三十︶ 聖恩輝耀 神靈顯赫 忠義千秋 信眾信箱 感恩抄經 明心見性 明心寶鑑 經典智慧 生活應用 行天宮寶經 經文精選:兄友弟恭,大本克敦 効勞願行 感念聖恩 感念親恩 ― 許紅桃師兄 信眾見證 勤耕心田 福慧相隨 福由心造 萬般由心 心靈文之明光天之地光之光 光之物語 8 12 24 60 5 ‧ ― 15 18 中華民國112年7月 目錄 Story Belief 26 專題企畫 28 38 33

22 43 44 46 47 50 52 54 56 58 11 02 2502-2172 02 2502-2273 ISSN 1029-6255 02 2270-8198 1994年07月創刊 2023年07月出刊 332 C o n t e n t s Life 本期刊採用環保大豆油墨印製, 為改善地球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 歡迎加入《行天宮通訊》會員 珍惜資源、愛護地球! 歡迎閱讀《行天宮通訊》電子書 行天宮通訊電子書 Activity 孩子讀經典故事 不求名位的諸葛武侯 平安心語 常保笑容,散發正能量 守護健康一 慢性蕁麻疹,好困擾! 守護健康二 健康好料理 ― 鮮果果凍 樂活慢行 萬物靜觀皆自得 ― 興福寮步道 旅讀視界 文化多交流,世界更祥和 字裡行間 眾裡尋他千百度 植心花園 馨香茉莉 臨風清幽 按名索驥 地名與﹁天氣﹂ 有情天地 生態資訊網的建構者 ― 真菌 新書出版 ︽玄空師父智慧故事︾ 創刊人:黃忠臣 發行者:財團法人台北行天宮 發行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三五九號 電話:︵ ︶ 傳真:︵ ︶ 印刷廠:沈氏藝術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新北市土城區中央路一段三六五巷七號 電話:︵ ︶ 身心平安 資訊平臺

4 心念至誠 神佑福臨 玄空師父開示:「我們要『一念至誠』, 恩主公會護佑我們; 一旦心念偏差, 恩主公就不會護佑我們。」 提醒我們,萬般由心,真誠實在的心念,才能與天道相應,感通神明 慈悲護佑。 反之,若是心念偏差,做錯事,造下惡業,就無法「以心印心」,契 合神明公正無私的道德心,所祈所願又怎麼會得到應驗呢? 所以,無論順境、逆境,人前人後,我們都應「至誠無妄」,時時問心, 一旦覺察到雜念惡習萌生,絕不自欺欺人,而是要發揮「知止」的智慧與 勇氣,斷除妄念惡心;也要懷有「至誠不息」的精進之心,不怕難、不畏苦, 為謀求眾人的幸福、社會的祥和而盡心盡力,不求回報。 相信我們的這份「至誠之心」,神明亦會歡喜鑒納,庇佑你我生活平 安吉祥,福滿人間。 —《玄空師父開示錄‧第二講》

5 2023年 7 月號 │明 心 寶 鑑│ ◎ ‧ │ Story 行天宮寶經︱經文精選 撰文 編輯室 經典智慧 生活應用 兄友弟 恭,大 本克敦 。 《岳武穆王敦倫真經》 兄弟之間互相友愛、尊重,彼此和睦相處,就是在篤行人倫的根 。 明 心 小 故 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這闋︿水調歌頭﹀是許多人 耳熟能詳的詞,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才華盡顯於字 裡行間,而其中所蘊涵的思念手足之情,每每 讀來,總令人回味再三,感動不已。

6 ○ 與君世世為兄弟 蘇軾年長蘇轍兩歲,兩人自小就一 起讀書,既是同胞兄弟,又是同窗 好友。 成年後,蘇氏兄弟皆因詩文知名於 世,好事者常評論其長短,認為蘇 軾文采優於 蘇轍。對此 轍表示哥哥聰敏,而自己較愚鈍,讀書時多賴兄長的提攜和教導, 生活上又有兄長的照顧,他才能有今日。 至於蘇軾,也不因外界的肯定 而沾沾自喜,說道:「世人認 為子由︵蘇轍的字︶的文 章不如我,其實是他們不 瞭解。子由的文章如其人 ,深厚如汪洋一般,需要 細細體會,便能 發現其中優雅宛轉的韻 味,每每讓人驚歎不已 。」對於這個內斂樸實 的弟弟,蘇軾瞭解他, 更 看見他的長處。 兄弟倆未曾因外人的比較而心存芥蒂, 彼此始終相親友愛、互助扶持。就算 分隔兩地,兩人經 常以詩文唱和,分享心 情及生活所得,從不間斷 。 宋神宗熙寧九年︵西元一 七六年︶的中秋夜,蘇軾正在密州︵今 山東諸城︶任官。在這個原 本應是一家人團圓的佳節 蘇軾卻想到 與弟弟已五年未見,思念之情瞬間湧上 心頭 於是寫下了傳 誦千古的︿水調歌頭﹀。個性曠達 蘇軾並未在詞中一吐愁緒,反倒瀟灑地 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來比 喻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但字裡行間又透露出對弟 弟的無盡想念,最後以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兩句,勉勵彼此藉著共 賞明月,遙寄無限的祝福 。 蘇軾對弟弟的感情真摯深刻,溢於言 表,而蘇轍對哥哥的關照與支持,也 在後來的烏臺詩案中 顯露無遺。

7 2023年 7 月號 │明 心 寶 鑑│ 寶 鑑 照 心 田 Story 由於蘇軾心直口快,又鋒芒 畢露,朝廷裡早有許多人對 他不滿,便藉由蘇軾奏摺中 的幾句牢 騷,群起聯手彈劾,引 起宋神宗震怒,下令逮捕 蘇軾入獄。 蘇轍得知消息後,火速託人 告知蘇軾,並安置哥哥的家 眷,想方設法挽回情勢,卻 仍無法改 變蘇軾被打入大牢的命 運。蘇軾在獄中, 認為性命不保,寫 下訣別詩轉交蘇轍, 其中有兩句:「 與 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蘇轍收到此詩,悲痛難 忍,下定決心,不到最後 絕不放棄希 望,於是上書向皇帝陳情,表 示自己與兄長從小相依為命, 他願交出官職,以換回蘇軾一 命。蘇 轍的哀聲求告,加 上太皇太后及其他朝臣奔 走相助,蘇軾終於 撿回一命,兄弟倆 雖均被貶為小官, 但換得了平安。 蘇軾身陷牢獄,只求來生再 與弟弟相會;蘇轍則不計代 價、不管自身安危,寧可丟 官也要救 出哥哥。在性命交關的時 刻,兩人彼此眷念不捨而 展現的兄弟情義 令無數 人為之動容。 手足如同從樹幹旁生出的枝葉, 均來自於同一根本, 兄姊友愛提攜弟妹,弟妹敬愛尊重兄姊 手足之間互相扶持、互補所短、互學所長, 在人生的道路上攜手同行, 相信父母會感到欣慰喜悅, 也將能營造出和諧圓滿的家庭關係。

8 ○ ◎ 揭惡第二節 今也人心 不古,世俗日漓, 舍規矩而習於邪偽,廢禮義 而入於濁 汙。以 聖賢詩書 為具文,以 仙佛經典 為異說。身上惡緣種種, 怙而不悛;眼前孽報昭昭,知猶 不畏。 好造滅身之罪,偏多亂世 之才。奸徒奸勝曹瞞,且逆親慢上。淫婦淫同武曌,更長舌毒心。 三教九流,每作 喪心之事。宦家富室,多行悖 律之條。 堅心一味 橫行,奸盜邪淫稱快事;巧 走百條曲路, 哄喝詐騙作生涯。嗚呼 哀哉, 神鬼泣矣! 【經文】 《玉皇上帝洪慈救劫寶經》今譯今註(廿九) 撰文 宗教人文室

9 │潤 心 法 雨│ Belief 2023 年 7 月號 【語譯】 各行各業中,品性不良的不肖分子,常常做出泯滅良心的 惡事。 有些朝廷官員及其家屬,或是家境富裕之人,屢屢做出觸 犯法律條文的行為。 【註釋】 一 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分別為儒、墨、道、法、名 、陰陽、縱橫、雜、農等九家。 三教 原是對各種宗教、學術等流派的統稱,之後大多用來指社會 上各行各業的人。 二 喪心:失掉本心、泯滅良心。 三 宦家:享有官位、俸祿的家族。 四 悖:違背。 條:條目,此處指法律條文。 【說明】 在本段經文, 玄穹高上帝以「三教九流」、「宦家富室」等各行各業為例,感嘆這世上, 喪盡天良、違法亂 紀的人,處處可見。 不安本分,盡是喪心悖律 社會能夠穩定及進步,人心能夠安定,在於每 個人都要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但是,如 果有人具備優秀的 能力、法定的職權,卻運用在滿足自己的貪欲, 為非作歹,牟取非分之物,所造成的影響及傷害 ,不會只限於身邊 的人,就連社會上的其他人群也會受到波及。 像是身為官員,若不關心國事、不在乎人民, 一心只牽掛自己的官位、俸祿,甚至知法玩法 、隻手遮天,那麼 又該如何規勸人民奉公守法?民間風氣又怎會端正善良? 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 如果失去職業道德 違反職場倫理 為了私利而背信棄義,人與人之間又怎能彼此信任?

10 富貴之家的人,若是利用錢財,或是仗著權勢 ,便為所欲為、欺壓他人,甚至逃避法律的約 束,社會又怎能維 持和諧與安寧? 不違情理,端正舉止言行 無論在哪裡、做什麼事,做人都要堅 持道德,做事都要合乎義理,這是放 諸四海皆準的原則。 玄空師父以蓋 房子為比喻,開示「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人道八德,就是立身處世的地基,地基必須先疊好,人生才能平穩踏實。 例如為官者應該秉持誠實清廉,以 民福祉為 優先,時時傾聽人民的聲音,確保公共資源能 如實照顧到需要的 人民身上,進而達成上行下效的成果。 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應該以誠信正直的心,履行職務責任 ,不因私利、貪欲,就出賣 司機密隱私。 富貴之家的人,應該善用財富權勢來幫助弱勢 族群,讓更多人 能夠感受到人情的溫暖,促進社會和諧與人類文 明的進步。 倘若人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與明辨是非的智慧,就不會利用自己的職業、身分,做出「 喪心之事」,犯下「悖 律之條」;而是能夠做到︽救劫經︾勸勉世人的:「 守分為良,萬民各安其業。 」就算無法大富大貴,依然能過得 知足常樂、心安理得,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也能夠保持真 誠、和睦,讓社會可以發展得愈加平穩順遂。 不昧良心,善盡職務責任 此外,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我們 一舉一 動都與這個世界密不可分。各行各業要求的技 術領域不同,但不 論職業項目再多變,只要是合法、正當,就沒有 尊卑貴賤之分,能 在職務上認真盡責、循規蹈 矩的人,都值得受 人敬重與信賴。而且無論每個人的身分是什麼,都有資格, 也都有義務扛起社會的責任。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全力完成分內之事,更要時常思考如何為大眾提供 。︽岳武穆王敦倫真經︾有言: 「獨善具兼善。」勉勵世人不能只有「獨善其身」的想法,而 要胸懷「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信念。只 要是 能夠利益社會大眾的好事,那麼在合情、合理、 合法的情況下,就應積極為眾人謀求幸福。當每 個人都能為這片家 園多付出一點,點點滴滴所匯聚的正向力量就能夠常保人心 安定,實現祥和社會的願景,創造圓滿的人間淨土。

函索方式請見第64頁

12 03 ◎ 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三十) 北投分 宮 楹 聯 賞 析 【語譯】 行天宮巍峨壯麗,每逢神明聖誕皆舉行三獻禮,來自四面八方的信眾齊聚盛會,在莊嚴隆重的鐘鼓聲 中虔誠敬 拜,恭祝神明聖壽無疆; 行天宮恭奉的主神 關聖帝君,在全天下的英雄人物裡,才能與德行超群出眾,深受世人的景仰欽慕,可稱是 古今第一的大丈夫。 整理 宗教人文室 行宮巍麗,神鴉 社鼓 禩千秋; 天下英雄,超 倫軼群稱第 一。

13 2023 年 7 月號 │聖 心 鐫 詠│ Belief 後殿 拜亭 丹墀 前殿 右山門 左山門 位址:左山門門框 年代:中華民國第一乙巳歲初夏(民國五十四年) 材質/工法:斬石 尺寸:縱 230 公分,橫 27 公分 題署:鳳城陳子和敬撰並書 印 印 基 本 資 料 陳子和(1909 ~ 1983) 字復齋,別號後齋、百筆館。廣東順德人。出 生書香門第,年少即跟隨父親學習詩、書、畫。 書法四體俱能,篆隸真草,並皆佳妙。渡海來 臺後,曾歷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中國書畫評 鑑會常務理事兼祕書長、藝壇雜誌社社長等; 並創立華陽藝苑、主編《藝壇月刊》,為「中 國美術協會」、「丙申書法會」、「壬寅畫 會」、「十人書會」的共同發起人。 楹 聯 撰 書 者 介 紹 玉皇殿 左護龍 右護龍 鼓樓 鐘樓 【註釋】 一 行宮:帝王或神明出行時的臨時住處。南朝梁沈約︿光宅寺剎下銘并序﹀:「 光宅寺,蓋上帝之故居,行宮之 舊地。」 巍麗:宏偉美麗。 二 神鴉社鼓 形容祭祀慶典熱鬧的場面。南宋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神鴉:寺廟附近的烏鴉。南宋范成大︽吳船錄︾:「廟有馴鴉……土人謂之神鴉。 」 社鼓:祭祀社神時發出的鼓聲。 社:祭祀土地神的場所或典禮,此處指廟宇或祭典。 三 禩:同「祀」,祭祀敬拜。 千秋:原指悠久漫長的歲月,此處尊稱神明的生日聖 誕。

14 「複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構成,來指涉一個意義的語詞。如本聯上下聯句首的「行宮」、「天 下」,即是結合兩個不同字義的「合義複詞」,以此讚揚 關聖帝君八德全修的宏大氣節,與行天宮雄偉 的神聖殿堂相映成趣;而句末的「千秋」為雙聲、「第一」為疊韻,形成音調、節奏鏗鏘有力的「衍聲複 詞」,讚歎 關聖帝君是古今第一的忠義典範,不辭辛勞地匡正扶弱,因此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總有 無數信眾前來行天宮感謝聖恩,恭祝 關聖帝君聖壽無疆。 楹 聯 小 百 科 一起作伴行,趣味才深長的「複詞」 ‧ ‧ 四 超倫軼群:超越常人,勝過同輩;此處稱頌 關聖帝君的才德出眾。︽三國志 蜀書 關羽傳︾:「羽書與諸葛亮,問︵馬︶超人才可誰比類。……乃答之曰:『孟 起︵馬超︶兼資文武,……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 」 清代丘逢甲︿鍾髯歌贈鍾生﹀即化用此典故作「 超倫軼群有髯在」。 【賞析】 本楹聯書法為行書,起首「行」、「天」落筆圓渾,筆力雄健遒厚、靈動蒼勁。 此聯係隔句對,於上下聯句首,以鶴頂格分嵌 「行」、 「天」二字,點明所在地為 「行 天宮」。 本聯的內容,以上聯寫行天宮,下聯寫 關聖帝君,展現井然分明的層次;實則 巧妙運用「景中存神氣,神輝耀盛景」 的烘襯筆法,將神明與廟宇融合為一。如上聯 「行 宮巍麗,神鴉社鼓禩千秋」,即透過正面描寫行天 宮的莊嚴宏偉、祭典的祥和盛大, 烘托 關聖帝君的聖德如日月輝耀璀璨,所以能感召善 士建設廟宇、信眾前來敬拜、 生靈能安心棲息,進而持續傳遞道德馨香,發揮教 化的力量;而下聯「天下英雄,超 倫軼群稱第一」,則頌揚 關聖帝君文武全才、神威志節古今天下第一,無人能出其右, 且與︽明聖經︾的「 如帝英雄有幾人 」、「英雄氣蓋世」相互呼應,並以此襯托恭奉 關聖帝君的行天宮開闊舒坦、典雅簡約,堅定推廣 正信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深獲 信眾認同,美好的名聲亦如神威不脛 走,宏揚海內外。

15 2023 年 7 月號 許紅桃師兄 採訪撰文◎凌復華 攝影◎陳映勳 感念聖恩 感念親恩 │効 勞 願 行│ Story 「兒女長大後,各自成家立業, 現 在我和我孩子共五戶,每一戶都 平 平安安地。孫子時常說,由於阿 嬤 當効勞生,『 替人做事, 利人方 便』,所以 恩主公護佑我們全家, 真的非常感謝 恩主公!」許紅桃 師兄欣慰地說著。 今年八十四歲的許 紅桃師兄,看 來精神奕奕, 除了前陣子因 白 內障開刀,而腳步 稍緩慢之外,其 實不太猜得出她的 年齡。雖然年歲 已高,但紅桃師 兄効勞的熱忱仍不 減當年。 「到現在為止, 除了眼睛開刀 後休息了好幾天, 不然從前幾乎天 天來。來到行天宮 北投分宮,就像 回家,可以誦經修 行,還可以和其 他効勞生一起打 掃、清潔正殿,既 能為 恩主公効勞,又能活動筋骨, 這真是人生最有福氣的事了。」 問起如何與行 天宮結緣的,紅 桃師兄思索片刻, 便開始回憶起青 春的時光,那悠遠 的點點滴滴,不 曾因歲月的流逝 而褪色,在她的心 目中仍鮮明如許。 眾志成城 建設聖廟 「會來行天宮,其實是媽媽叫我 來的。北投分宮在 整地時,很多効 勞生參與基地的 建設,媽媽也是其 中之一,而我當時 還是十六、十七 歲的少女,便跟著 媽媽一起來搬石 頭,將每塊石頭清 洗乾淨後,再搬 去屯填奠基。」

16 環顧今日風景優美的北投分宮, 真難以想像効勞生 們是經過多少艱 苦卓絕的歷程,才 得以開創出這樣 一片美好的神聖空間? 「其實只要大 家同心協力,沒 有什麼難事做不 到的。我們那時很 多媽媽輩的効勞 生,有些是揹著嬰 兒來的,還有 就 是帶著像我一樣 年紀的孩子一起 來幫忙,能做多少 事就盡力去做。我們搬石頭搬久了, 不免疼痛,當時手 套罕見,便拿毛 巾折疊成豆干大 小,然後用橡皮筋 套牢於手掌心,大 家就這樣整出一 塊平整的土地,可以蓋廟。」 紅桃師兄說得 波瀾不驚,但蘊 涵在其中的毅力 與信念,不由得令 人敬佩。 「我們只是想 為 恩主公建一 座宏偉聖廟,大家 都很歡喜,工作 一整天也沒有人 喊累。那時,除了 媽媽、我和姊姊,還有叔叔、嬸嬸、 堂哥……我們一家 就有七個人來整 地。每當中午休息 時,我吃著媽媽 準備好的便 ,想 像著聖廟蓋好的 情景,感覺非常 快樂。如今,我和 孩子能在 恩主公的護佑下 平平安 安生活,這是多 麼有福氣的事。」 紅桃師兄的眼中充滿了感恩的光芒。 提到當年和媽媽來北投分宮整 地的往事,紅桃師 兄不免感懷起 玄空師父慈心悲憫的胸懷。 「那時候,很多効勞生都 是從 臺北車站搭火車 過來,在北投站下 車之後,還要再走 路數十分鐘才能 到達北投分宮的 工地。師父不捨我 們這麼辛苦,就挨 家挨戶和附近居 民商量,然後一 戶一戶買地。等 到 買好土地,師父連 同營建費一起交 給鐵路局,請他們 增設簡易的忠義 站。通車之後,師 父又不忍心我們 花錢,還自掏腰 包買車票給我們 , 這樣的大善人,真的是世間少有。」 紅桃師兄泛著微 微的淚光 娓娓道 來 玄空師父的仁心 善行,而這就 是感召她持續効勞的最大動力。 延續母親的効勞精神 隨著時光流轉, 紅桃師兄從少 女而成長,為人 婦、為人母,相夫 教子的生涯,雖 難以抽身,但她 想 要効勞的心念卻始終未曾停止。 在兒子成婚之 後,紅桃師兄的 媽媽見她不用再為孩子費心 便說: 「現在妳有空了, 就和我再一起來 効勞吧!」於是母 女又一起出現在 北投分宮,持續効勞修行的志業。 「我覺得我一 生都很平安,兒

│効 勞 願 行│ 17 2022 年 7 月號 Story 女也都很 成才,除了 感謝 恩主公的護佑, 還要感謝媽 媽引領我 走上効勞 這條路。雖 然我是養 女,但媽媽 很疼惜 , 教導我做 好人。媽媽 捨報離世 後,只要來 効勞,就 感覺她彷彿 仍在我身 邊。每當我 很想念媽 媽,就會誦 念︽關聖 帝君明聖真經︾ 回向給她,因為這 是媽媽最喜歡課誦的經典。」 紅桃師兄的孺慕之情溢於言表, 或許正是因為如 此,兒孫在耳濡目 染之餘,也對她親愛有加。 「從前每逢春 季、秋季的祈安 大法會,我和其他 効勞生經常連續 九天日夜接力誦經祈福,為了方便, 於是留宿於廟內。 小孫子、小孫女 好幾天沒看到我, 便會要爸媽帶他 們來北投分宮。有時誦經 到一半 就聽到有小孩子 喊﹃阿嬤﹄,而我 必須等到誦經完 成,才能回答,還 真是很不好意思呢!」 孩子的童真,反 映出他們對阿 嬤的依戀,而這就 是最動人的親情 寫照。 「我記得︽玉皇上帝消劫 經︾ 有一句經文: 『能盡孝,事周 全, 自然清吉福綿綿。』 我覺得我一直 以來都很平安、順 遂,是因為媽媽 引領了我,讓我有 機會當 恩主公 的﹃手腳﹄。媽媽 的効勞精神傳遞 給了我,我若能持 續効勞下去,不 僅是得到 恩主公的護佑,為 自己 添福,也是孝順 媽媽的表現。包 括 玄空師父,以及像 媽媽一樣的効勞 生,都是啟發我 們修行、効勞的 最 佳模範,我相信 我做得到,子孫 有 樣學樣,就不會做 壞事;爸媽做好 事,孩子也會做好事、做個端端正正 的好人 善的力量 便可以一代一代 傳下去。」聽完紅桃師兄的一席話, 除了感動之外 也著實發人深省。 當訪談結束,紅 桃師兄馬上就 忙著要進正殿清 潔、打掃,方才緩 慢的腳步,瞬間 又充滿活力,彷 彿 是 恩主公賜予她力 量。誠如紅桃 師兄所說的:「 每當來到行天宮 , 我就覺得平和、 圓滿,做什麼事 都 開開心心地,沒 有煩惱。只要遵 奉 行天宮寶經的義 理而行,自然能得 到上天的護佑, 賜予清和吉祥, 我 們就會事事順心,享有福祿。」 看似簡單的道理,紅桃師兄卻用 自己的生命體驗, 向我們做了最好 的見證。

18 ◎ ◎ 勤耕心田 福慧相隨 台北本宮。(攝影/黃鐙頡) 整理◎林政鑫 體悟正信 遵奉聖語 《關聖帝君明聖真經》云:「 男 女遵奉聖語,遇難帝自降臨。 」若 能奉行 關聖帝君五倫八德的教 誨,當遇到危難時 關聖帝君 自會降臨,為我們消災解厄。 受 到神明眷 汪女士的母親 有天不慎跌倒, 以致髖關節受傷, 緊急送往醫院, 經詳細檢查評估 後,醫師建議盡快 開刀治療。由於母 親已高齡九十六 歲,接受手術的風 險較大,因此汪 口述 信眾 汪女士 記錄 林政鑫 女士深感擔憂,連 忙來到行天宮台 北本宮,祈求母 親安度難關、健 康 平安,並為母親 登記參加祭關限 , 在 恩主公的護佑及 醫護人員的努 力下,手術果真順利成功。 然而,汪母術後復原情況不佳, 有時還會陷入意 識模糊的狀態,甚 至認不出隨侍在 側的親人,只能持 續住院觀察治療,汪女士看在眼裡, 內心萬般難受,於是她又來到廟裡, 替母親登記參加 祭元辰,以期元辰 光彩、理智清明, 並且恭請敬茶讓 母親飲用。在 恩主公冥冥之中 的 指引下,醫療團隊 找到了適合汪母 的醫療方式 經 積極治療,汪母 的 病情一日比一日 好轉,神智也逐漸 恢復,當母親終 於認得自己時, 汪 女士不禁欣喜萬分! 汪母康復出院 後,又休養了一 段時日,如今已 回到往日的生活 , 每天恭誦「 恩主公祖」聖號 超過 萬遍,全家人的信 仰也更加虔誠堅 定。汪女士表示, 關聖帝君是正 神,引領信眾走 在正道上,平日 若 能遵從聖神仙佛 的教誨,盡本分,

│信 眾 見 證│ Story 19 2023 年 7 月號 ◎ ◎ ◎ ◎ 台北本宮。(攝影/李芸萍) 做善事,那麼生 活中無論遇到什 麼 困難,只要誠心誠意來求 恩主公, 所祈所願沒有不應驗的。 今年五月,汪女士家族的四代子 孫齊聚一堂,歡 度母親節。汪女 士 說:「媽媽看到 孩子、孫子、曾孫 全都回來了,笑 得合不攏嘴,大 家 和樂融融,真的 好幸福 萬分感 激 恩主公,一直護 佑著媽媽和我們 全 家人,感恩再感恩!」 苦盡甘來 虔誦經典 「唯有恭誦《關聖 帝君明聖真經》 的時候,我的心 才能真正平靜 下來。 」郭女 士如是 說。 及 郭女士早年的 生活非常艱苦, 靠著做粗工承擔 家計,婚後還要侍 奉公婆、照顧孩子,著實忙碌不堪。 每當快要承受不 住壓力時,她一定 會抽空來到行天 宮台北本宮參拜 對於 恩主公的堅定信 仰,就是她 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等到幾個孩子都長大成人,擁有 穩定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郭女士總 算可以卸下生活 的重擔,苦盡甘來 了。退休之後,識字不多的郭女士開 始學經,請子女教她誦念︽關聖帝君 明聖真經︾的字字句句,並且報名參 加行天宮玄空紀念學院的讀經班、抄 經班,認真學習 一段時日,終於能 夠流暢地恭誦整部 典。 郭女士表示: 「讀經,讓我更 加親近神 明,獲得 內心的寧 靜祥 和。」期盼大家也 都能虔誦經典, 並將經書所開示的 義理落實在日常 生活中,相信必能 蒙受神明護佑, 心平身安,福慧圓滿。 闔家敬神 幸福融洽 徐女士一家人都是 恩主公的契 孫,她也定期至 行天宮台北本 宮,為親人祭星 補運。她說: 「有幸常來行天宮這樣的清淨道 場參拜,就是一種福報。」 及受 到神明眷 徐女士是位單 親媽媽,從事清 潔工作,含辛茹苦 將三個孩子拉拔 長大,在 恩主公的護佑 下,子女 都很孝順貼心,也 各自成家 立業,過著幸福融洽的生活。 她的小兒子、媳 婦從事 寵物飼料方面的 工作,後來 自行創業,夫妻倆勤奮努力、 齊心打拚,而且極 為重視產 品品質,採用最 好的配方, 贏得了許多顧客 的信賴,然 而,隨著營運蒸 蒸日上,需 要更大的辦公空 間 卻一直 口述 信眾 郭女士 記錄 林政鑫 口述 信眾 徐女士 記錄 林政鑫

20 台北本宮。(攝影/陳映勳) ◎ ◎ 找不到適合的地方,為此深感苦惱。 瞭解小兒子遇 到的問題後,徐 女士也不知該如 何是好,只能來到 廟裡,懇求 恩主公庇佑孩子 事業 順遂,過沒多久,小兒子就在住處附 近,找到了符合需求的辦公室。 徐女士叮囑小 兒子,應該要親 自到廟裡拜謝 恩主公,但當時媳 婦沒有宗教信仰, 因此徐女士並不 強求。沒想到後來 小兒子告訴徐女 士說,媳婦不僅一起前來叩謝聖恩, 從此也成為 恩主公的虔誠信 徒, 令徐女士深感欣慰。 有一天,徐女士毫無來由地感到 心神不寧,她相信這是 恩主公在提 醒她,多加留意身邊的狀況,結果當 天騎機車經過一個路口時,有輛闖紅 燈的汽車高速駛 來,由於她保持警 覺,緊急煞車,這才 避免了災禍發 生;她也曾因血壓突然升高,遲遲無 法降至正常值,住 院觀察治療十多 天,承蒙聖恩眷佑,終於平平安安地 痊癒出院。徐女士表示:「 恩主公 就是如此慈悲、靈感!」 孝親敬長 行善奉獻 「遵從聖神仙佛的教誨,孝順長 輩、關懷家人,行有餘力則要懂 得行善助人、服務奉獻,自然能 夠累積福德。」這是賴女士長年 信仰 恩主公的深切感悟。 及受 到神明眷 賴女士 的公公、 婆婆,均 已 九十多歲了,每天 精神奕奕,身體 還很硬朗,看不出 實已年屆九旬。 賴女士說:「照顧 父母長輩,最重 要的就是專心陪 伴,以及順承他們 的心意,如果他們 心情好,身體也 會跟著變好。」 不過,其實公公罹患了肝癌,幸 好經多次化療,病情已經獲得控制, 只需定期追蹤即可;前一陣子,公公 又跌倒受傷,醫師 不建議開刀,於 是公公積極復健, 過了五個多月, 行動力逐漸恢復,如今已無大礙,能 夠正常行走了。賴女士相信,這一切 都是 恩主公的慈悲護佑所致,因此 打從心底深深感恩。 平日除了在家陪伴親人外,賴女 士也加入行天宮公益志工的大家庭, 認真做事,無私付出,為社會 祥和 美好貢獻一份心力。她說:「我們是 個大家庭,親人之間相處融洽、互相 照應,我沒有後顧之憂,才有這個福 分來服務 真的很感激 恩主公對我 們全家人的關照與疼惜。」 口述 信眾 賴女士 記錄 林政鑫

│信 眾 見 證│ Story 21 2023 年 7 月號 玄空師父開示:「希望好命,要從根源照顧!我們的根源在哪裡? 就在五倫!」 ─《玄空師父開示錄 ‧ 第三十三講》 五倫關係為: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在現代生活中, 可泛指家庭、職場、社會的人我關係,猶如生命之樹,根莖相連。 要讓生命之樹可以長得茁壯、開枝散葉,必須以八德作為人道 的資糧,處世待人充滿正能量,在五倫的道路上能夠信實誠正、隨 順因緣,體認自己的本分,明白人我命運是緊緊相依,就不會失去 廉恥,做出損人利己的事,而是能守禮有義、無私助人。只要我們 努力實踐八德,五倫關係定會更加圓滿,人生也會更加幸福平安。 本單元竭誠歡迎信眾來稿,分享對 恩主公的感恩之情。 詳情請見本刊第 61 頁。 信眾感恩見證時間表 農曆每月(七月暫停) 8日、15日、18日、19日 21日、25日、26日、29日 27日 台北本宮 上午11:35開始 上午10:05開始 北投分宮 上午11:30開始 上午10:20開始 行修宮(行天宮三峽分宮) 上午10:45開始 上午10:35開始 力行五倫八德 喜結生命福果

22 整理◎志工姐姐 繪圖◎江小A 不求名位的 諸葛武侯 經典故事 三國時代,先主劉備想要挽救天下 百姓,復興漢室,所以非常渴望 找到有才能的人來輔佐。當時有人告 訴他,臥龍崗 上有位奇才︱ 孔明先 生,也就是後 世所稱的「武 侯諸葛 亮」。 劉先主一聽到有好的人才,非常 高興,便立刻前往拜訪。沒想到前兩 次都撲空,直到第三次,才終於見 了諸葛武侯。因為劉先主謙虛、誠懇 的態度,和「三顧茅廬」一心尋求賢 才的精神,讓諸葛武侯非常感動,決 定追隨劉先主。 後來,諸葛武侯運用智慧,克服 許多難關,終於成功協助劉先主建立 蜀漢;並擔任丞相,為復興漢室拚盡 全力。 多年後,劉先主因長期過度勞累 而生病去世。他在去世前對諸葛武侯 說:「以丞相的德行和智慧,一定能 夠實踐我的託付,復興漢室、安定國 家。如果我的兒子阿斗能體念我們蜀 漢的天下得來不易,還肯爭氣的話, 你就對他多加教導;但如果他不肯振 作,那就由你取而代之……」 諸葛武侯聽了,忍不住流下了眼 淚:「陛下對我的情義和恩惠,我始 終牢牢記在心中!我一定會全心全力 輔佐少主,報效朝廷!」 劉先主去世後,諸葛武侯做好臣 子的本分,盡心輔佐後主劉禪,並且 制定了完善的禮法制度,整頓軍隊, 發展經濟,強化治安,讓道德風氣變 得更好。而諸葛武侯在統帥軍隊時, 賞罰分明,言出必行,也非常體恤將 士的勞苦,深得士兵的擁護。 後來,諸葛武侯在五十四歲那一 年,親自率兵北伐曹魏時 不幸生了 一場大病,最後病逝軍中 讓歷代的 英雄、忠臣、賢士,都忍不住為之感 嘆惋惜;而諸 葛武侯守信重 義的精 神,以及不辭辛勞完成使命的態度, 至今仍為人所稱頌。

│孩子讀經典故事│ Story 讓經典不再晦澀難懂,讓孩子能輕輕鬆鬆地閱讀圖文故事,不自覺地走進一個又一個歷史風景, 認識一位又一位歷史人物。 23 2023 年 7 月號 ‧ 閱讀思考 諸葛武侯為了完成 劉先主的託付和 復興漢室的目標, 一生信守承諾, 當我全們力接以受赴了。別人的委託,可能是擔 任班級幹部,參加 比賽,或是做家 人的小幫手協助 做家事時,不可以 偷懶、不能推卸責任,而是要盡自己 最大的力量,努力完成任務。如此, 才對得起他 信任和自己的良心。 來學成語 三顧茅廬 劉先主一連三次,專程拜 訪諸葛武侯。後用來比喻, 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取而代之 取代他人的地位。 賞罰分明 有功則賞,有罪便罰,公正嚴格、 清清楚楚。 言出必行 說出的話一定做到。形容有信用、守承諾。 原典欣賞 武侯只緣忠 義。 ︱︽明聖經︾ 武侯諸葛亮盡忠行義,鞠躬盡瘁地輔佐先主劉備及 後主劉禪,從未僭越君臣的分際。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在世時受封武鄉侯, 死後追諡忠武侯。

24 ◎ ◎ 整理 編輯室 圖片 行天宮圖庫 癸卯年農曆六 月廿四日(國 曆八月十日) , 恭逢 關聖帝君一 八六三週年聖 壽, 願人人帶著感 恩、虔誠之心 , 恭祝 關聖帝君聖 壽無疆, 同霑法喜,共 沐聖恩。 神靈顯赫 忠義千秋

25 2023 年 7 月號 │聖 恩 輝 耀│ Belief 關聖帝君一八六三週年聖壽無疆 時程 台北本宮 北投分宮 行修宮(三峽分宮) 參拜時間 (三宮於農曆廿三日~廿四日跨夜開放) 開放至24日晚上10點 開放至24日晚上8點 開放至24日晚上7點 三獻禮 上午06:30-07:45 舉行大三獻禮 凌晨00:00-00:50 舉行三獻禮 凌晨00:00-00:50 舉行三獻禮 三步一跪禮 上午約08:15起 上午09:00起 上午09:00起 信眾 感恩見證 中午11:00 下午02:00 晚上07:00 上午10:00 下午02:00 上午10:00 下午02:00 靜心抄經 感恩回向 下午01:00 下午03:00 中午11:00 ※「共同感恩回向」其他日期,請掃QR Code 敬心 獻禮謝恩 行天宮三宮依循古禮,在 關聖帝君聖壽當天舉行「三獻禮」 儀式恭祝,隆重莊嚴,敬請信眾踴躍參加聖誕典禮,可啟迪智慧, 長養慈悲;且三宮於聖壽日上午邀請信眾以「三步 一跪禮」叩謝 聖恩。契孫記得前來請領新的平安袋,感謝 關聖帝君的護佑照 拂,同時祈願順心平安。 誠心 感恩見證 關聖帝君的慈悲聖光,照耀人間,眾善信萬般的感謝,總 是 說不完也道不盡。聖壽日特別舉辦多場「信眾感 恩見證」 十方 信眾不遠千里而來,誠摯地將蒙受神明護佑的生命 故事與眾人分 享,以答謝聖恩浩蕩。 明心 親近經典 《關聖帝君明聖真經》字字句句皆是明心見性、學習聖德 的 寶經,蘊含神明的慈悲叮囑,亦是我們為人處世、 日常生活的指 引,讀 、學經、 抄經、修德敬神,即是我們答謝聖恩的最佳方式。 自國曆六月廿六日 起,信眾即可至行天 宮三宮請領「抄經 紙」,願眾人能體悟 關聖帝君降傳經典之慈悲聖心。抄經完成 後,請攜帶抄經紙至行天宮三宮 關聖帝君寶像前,恭誦經文並 稟報抄經圓滿,感恩護佑。稟報後,請將抄經紙交 由廟方人員代 為焚化,亦可自行帶回留存。 關聖帝君聖壽日前一夜通宵 開放,歡迎信眾帶著虔誠 之心,敬拜謝恩 祈願諸事順利,闔家平安!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是構光成,世界的要 素。 有了光,地球才 有晝夜, 萬物才能汲取能 量, 人類生才長能茁看壯見。世 界, 探索看宇見宙星的空奧,祕 。 日有光,月有光 , 有光之處就有人 。 自燧人氏擊石的 那一刻, 人也有了造光的 本領, 並從蠻荒走入了 文明。 狂風人暴生雨旅的途時,刻 , 若是有一盞光, 就能指引正確的 方向。 但願你我也能成 為, 黑暗中的那盞光 。 撰文 陳映勳 光之物語 ◎ 26

│專 題 企 畫│ 27 2023年7月號

一切都是光。 ︱實驗物理學家 尼古拉.特斯拉 對人類來說,光是何等重要的存在。有了光,我們才看 得見這個美麗的世界,山川大海、藍天浮雲,全都盡 收眼底。 當人類開始懂得生火,火 炬所產生的光,驅逐了毒 蛇猛獸,也克服了 黑暗的 原始恐懼。人類終於發現自 己不再受制於大自然,逐漸 走向生物鏈的頂端,因而能 鼓起勇氣,探索浩瀚未知的世界,研究日月星辰的奧祕。 這樣的信心與動力 正是科 技文明不斷前進的主因。然 而,光究竟是什麼?人又是怎麼應用光的呢? 上古之光 在上古時代,人類就已經知道如何運用光。在距今約 三千多年的西周時代遺址,曾出土一種凹面鏡,可以聚集 光能產生高溫來生火,稱為「陽燧」。在西亞文化的一些 遺址中,也曾發現類似凹面鏡的工具。 撰文 陳映勳 天地之光 ◎ 28

出於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人類開始嘗試理解光的本 質。古印度文明認為, 「光」是組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 古希臘哲學家則認為,人的眼睛能發射出火元素,接觸到 物體後,點燃物體中的「內火」,所以才能看得見東西。 傳說當時的數學家阿基米德,就曾經引用這種理論,到海 邊「注視」羅馬軍團的戰船,希望利用 發射的火元素 讓它燒起來,結果當然沒有成功。後來,阿基米德繼續研 究,發現光有直線前進 的特性,遇到平面會反 射,且入射角等同於反 射角,並 從這樣的觀 點,發展出三度空間的 「透視法」原理。 約同時期的中國, 正處於春秋戰國時代, 特別具有實驗精神的墨子, 則在︽墨經︾中留下許多對 光學的研究。其中一段提到:「 光之人,煦若射。下者 之人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 故成景於上;首 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于光故景庫內也。 」 這其實就是照相機的「小孔 成像」原理,可以說是超越 時代的成果,可惜未受後人重視,持續發展研究。 光有多快? 歐洲對於光學的興趣,沉 寂了一段時間,直到文藝 復興時期之後,人們終於將 注意力,從神學轉向科學, 這才開始死灰復燃。 當時,科學家普遍認為光 速是無限大的,只有伽利 略不相信,所以他做了一個 實驗。他請一個朋友,提燈 籠爬上一座山頂,他自己也 提燈籠爬上另一座山頂。當 伽利略打開燈籠蓋子的時候 ,他的朋友只要看到對面山 頭有光,就立刻也打開燈籠的蓋子,用這樣的 方式來測量光的速度。結果,無論兩人距離遠 近,所得到的時間都是兩秒多。因為光速實在 太快了 人類肉體的反應時間根本無法精確計 算。實驗雖然失敗,但這樣追求科學的精神, 還是值得我們敬佩。 十七世紀末,有個叫羅默的丹麥數學家, 利用木衛一「伊奧」運行軌跡的時間差,算出 光的速度大概是每秒廿一萬 公里。這數字雖然離準確值 還有一段距離,但也向世人 說明了一件事|光速並非無 限大。其後,科學家前仆後繼,終於計算出精確的光速, 約為每秒三十萬公里。 光是粒子? 是波? 對於光的研 究,在十七世 紀有了新的 突破。西元 一六六六年前後,物理學家 牛頓利用三稜鏡,將白光分 解出彩虹般的色澤| 紅、橙、黃、綠、藍、靛、紫,又 │專 題 企 畫│ 29 2023年7月號 希臘哲學家認為人的眼睛能發射火元素。

士 楊格在英 國 皇家學會發表著名 的「雙縫實驗」。 楊格如 何檢 測光是 粒子還 是 波?非常簡單。他 把一個光源,射向 一張割出兩道狹縫 的卡紙,後面放一 塊屏幕,用來觀察 光線的走向。如果 光是粒子 話,穿 過狹縫的光線,落在屏幕上, 應該會是兩道乾淨而清楚 的光。 但實驗的結果,並沒有出 現兩道筆直的光,落在後 方屏幕的,是明暗相間 條 紋,如右圖。這表示光並不 是粒子,而是有如兩顆落在 水池的石頭,在水面激起了 漣漪,向外擴散,互相交會 干涉,才形成這樣的條紋。 這證明了光並不是粒子,而 是一種波。古典物理學對於 光的爭論,在此暫時告一段落。 光的多樣性 在楊格的雙縫實驗後,古 典物理學界已經認定「光 利用另一個三稜鏡,將彩虹收束成白光。牛頓認為,我們 平日所見的光,其實就是由這七種顏色的 所組成,並將 之稱為「光 譜」。 這樣的見解, 也成 為現 代光 學的 基 礎。後來科學 家研 究發現,其實 肉眼 可見到的光 只占 所有光線的 一小部 分,其他還有 紫外 線、紅外線、 射 線等不可見 光的存 在。 然而,光 的本 質到底什麼 呢?牛 頓認 為光 是一 種 「粒子」,唯 有如 此才能合理 解釋光 線直線前進、 反射 折射的特性。 可是 當時有另外 一派, 認為光應該跟水或聲音一 樣,其實是一種「波」。雙方 爭執不下,各執一詞,互有 勝負。這樣的爭論,一直要 到十九世紀初才得以解決 。一八 三年,物理學家湯瑪 ‧ X ○ 30 雙縫實驗顯示「光」是一種波。 牛頓發現光經由三稜鏡散射出七種光。

是一種波」的說法, 但這樣的論 點到了 廿世紀竟然 出現變 化。一八八 六年, 德國物理學 家赫茲 發現某些金 屬,會 跟光 生反 應,釋 放出電力, 就是所 謂「光電效 應」。 現代社會中 許多新 發明,都是 源於光 電效應,像 是太陽 能板、自動 門開關 的感應器 相機裡的感光 器、電晶體、半導體等等。為 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一九 五年,愛因斯坦推導出理 論和公式,證明光 電效應確實存在。愛因斯坦 認為,要產生光電效應,光 的存在不會是一種波,而必須是以「光子」的形式出 。 光子又稱光量子,就是一種粒子。 愛因斯坦的理論,後來在 實驗中被認定是正確的, 光確實具有粒 特性。也 就是說,光是一種波,也同 時是一種粒子,兼具兩種 特性,稱為「波粒二象性」。 這對一般人來說是難以理 解的事。一種物質,怎麼可能 同時有兩種屬性?一張桌子, 怎麼可能一下子是木頭做 的,一下子又變成是塑膠做的呢? 為了確認這一點,科學家繼續進行各種實驗和研究。 一九 九年,英國物理學家傑弗里 泰勒再次進行「雙 縫實驗」,但每次只發射一 個光子。照理來說,光子不 是通過左邊的縫,就是右邊 的縫,落在後方屏幕的 也 應該會是兩條筆直而清楚 的光。可是結果卻出人意表, 即使每次只發射 個光子, 屏幕上仍然出現互相干涉的 波狀條紋。難道光子會分身 ?可以同時穿過兩道細縫? ○ ○ ‧ 雙層夾縫 開 on off 關 探測工具 探測板 發光源 探測工具 雙層夾縫 探測板 發光源 太陽能板就是光電效應的最佳範例。 探測器打開,光子就會是粒子, 探測板上出現兩道清楚的光 探測器關掉,光子就會是波性, 探測板出現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 │專 題 企 畫│ 31 2023年7月號

科學家無可奈何,只能姑且 接受這樣的解釋,並且期待 更多實驗的佐證。 邁向未知的世界 多年後,科學家重新進行 雙縫實驗。這次,他們在 中間放一個探測儀器,觀察 光子到底通過哪條縫。如前 頁圖表所示結果,只要打開 探測器,光就會呈現粒子狀 態,屏幕上是兩條筆直而清 楚的光;關掉探測器,光就 會變成一種波,屏幕上產生干涉條紋。 針對這樣的現象,科學家進行一番討論後提出解釋。 在微觀的量子世界裡,光呈 現波性質或粒子性質,取決 於你怎麼觀測它。也就是說 ,觀察者的意識或意圖,可 以影響最後觀測的結果。觀 察者身為有意識的主體,有 可能不是客觀的存在,觀察 者也是這個世界 主動參與 者。 有了觀察,才有宇宙;有了觀察,才有這個世界;有 了觀察,我們才存在。對於光 本質的研究與探尋,帶領 人類前進到一個未知的世界,儘管困難重重,但並未因此 而止步。因為我們知道,浩瀚無垠的宇宙,還有著太多奧 祕,等待我們去發掘。唯有不斷向前,展開探索 旅程, 才能為人類的科技與幸福,開創更多新局。 或許人類有天能解開「光」的謎題,通往科學未知的堂奧。 32

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 號之曰「燧人氏」。 ︱︽韓非子 五蠹︾ 白晝的太陽有光,夜晚的月亮、星星也會散發光芒,那 麼,仰望天空的人類,何時才有屬於自己的光呢? 相傳在中國的上古時代, 出現了一位聖人,以尖石 鑽木,磨擦生熱來點燃木 材生火,能將食物煮熟,獲 得 人民擁戴,成為統治天下 的君王,他就是「燧人氏」 後世更將其與神農氏、伏 羲氏合稱為「三皇」,由此 可 見用火在歷史文化上的重 要性。自燧人氏鑽木取火的 那 一刻起,人類也有了造光的 本領,象徵從蠻荒走入文明 的開端。 而在西方的希臘神話中, 則有泰坦神族的普羅米 修 斯,飛到天上,將樹枝伸進 太陽車的火焰裡,並且持 著 燃燒的樹枝降回地面、帶來 火種,大大改善了人類原本 整理 林政鑫 文明之光 ‧ ◎ │專 題 企 畫│ 33 2023年7月號

學會生火 一般推測,在遠古時期,草 原或森林不明原因的起 火已引起人們的注意,但自然產生的 火隨時都可能熄滅。接著 人類發現 只要掌握訣竅,適當地摩擦木頭或敲 擊堅硬的石頭,就會冒出火花,使得 樹葉或木材燃燒起來,而且只要不斷 添加樹葉 ,就能使火焰持續燃 燒。從此以後,人類就學會了生火的 技能。 火的用途 火的用途各式各樣、不一而足。 例如火能用來烹煮食物,高溫能有效 減少食物上的病菌或寄生蟲 而且對 於人類來說,熟 食更容易咀嚼 及消 化吸收,不僅進食所需 時間大幅縮 減,也可以攝取到較充足的營養。 又如熊熊火 焰生起時,周 圍溫 度升高,有助於 先民度過寒夜 和寒 冬,甚至能在較寒冷的地區或洞穴生 存;再者,人難免會害怕黑夜,而火 則能趕走恐懼,讓夜裡的人 們能夠聚集在一起,從而慢 慢建立起分工合作的社會。 較艱苦的生活處境。 接下來,且讓我 們一 起回顧用火、照明的歷史, 以及文 學作品 中的美 麗 「光」景,看看古往 今來 的人們,如何透過觀 察周 遭、科學發明與藝術 創作 等,讓人類文明得以 大放 光彩! 用火︱文明大躍進 ︽人類大歷史︾ 一書 指出,約八十萬年 前,部 分人類偶爾會使用 火;到 了約三十萬年前,對 我們 的祖先來說,用火已 是家 常便飯,原則上,人 類可 以選擇要在什麼地 點、時 間生火,就像獲得一 項受 控且力量強大的工 具,於 是人類和只能依靠 身體力 量的其他動物,首度 有了 明顯的差異,在創造文明 道路上,向前邁出了關鍵性 的一大步。 34

火與照明 從火堆、火把,到蠟燭︵用 蠟或油脂製成的燭具, 多用於照明、喜慶或祭祀典禮︶、油燈︵用香油、菜油、 煤油等作為燃料,以燈蕊為 媒介的燈具︶、煤氣燈、燈 籠等;從小戶人家的一盞燭 光,到盛大輝煌的古代元宵 燈會……未使 電燈前,火始終是提供照明的主要光源, 為人們照亮無數個美好夜晚。 電燈︱照亮全世界 電燈,人造光源之一,是種將電能轉化為光 能的電器設備,通常用於指示或照明,可分為弧 光燈、白熾燈、日 光燈、 燈等,是許多科 學家嘔心瀝血的研 究成果,歷經兩百多 年的發 展,如今已成為多數現代人的生活必需品,堪稱 現代文明的重要表徵。 弧光燈 弧光燈,又稱電弧燈,亦即以電弧來產生光 源的燈具。電弧主要是指兩個碳質電極之間的電 場,使氣體游離而發光的氣體放電現象。 大約在西元一八 二年,英國的漢弗里 戴維,改 良「伏特電池」︵又稱伏特 堆,由義大利的亞歷山卓 伏特,約於一八 年所發明,是現代電池的原型︶進行 實驗,成功地將 流注入鉑絲,使鉑絲短暫發光。 到了約一八 九年,戴維製造出更大的 蓄電裝置, 先用一根木炭棒作為電導體 ,再用第二根木炭棒接觸第 一根木炭棒,接著,當他將 兩根木炭棒拉開時,其間出 現了 道耀眼的藍白色光芒 ︱電弧,這就是歷史上最早 的弧光燈。可惜的是,由於 電力不夠充足,電弧光過沒 多久就消失了。 一八七 年代,高效能的發電機問 世,提供了充足 的電力;另一方面,也有不 少科學家持續改良弧光燈。 一八七八年,一 整排 的弧 光燈 「路 燈」 出現 了,在 英國 倫 敦、法國巴黎的 熱鬧街頭,傾瀉 下大片大片的光 線;隨後美國紐 約、底特律等不 少城市街區,也 都安裝了弧光燈路燈系統,作為公共照明之用。 當時一盞弧光燈路燈,可 取代六盞煤氣燈,相當於 八百燭光,光度極強,而且 光色接近日光。一篇文獻如 此寫道:「 男男女女沐浴在陽 光一般明亮的光之 浪潮 中,還可能真相信太陽升起了。這種錯覺效果之大,連 LED ○ ‧ ‧ ○○ ○ ○ │專 題 企 畫│ 35 2023年7月號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