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通訊 331期

│有 情 天 地│ 59 2023 年 6 月號 ‧ Thomas Cavalier-Smith 原生生物、原藻一二事 目前歸屬於原生生物界的黏菌,其 實是一類具有多種特質的生物。在成長階 段,它們個別移動來攝食,猶如變形蟲; 當食物短缺時,它們可以聚集在一起,共 同合作進食;到了繁殖期,它們又能釋放 孢子,進行有性生殖,與多細胞的真菌相 似。雖是單細胞生物,但卻經常呈現多細 胞生物的生命形態。 「藻類」一詞其實是泛稱,雖然它們 均是可行光合作用的水生生物,但其演化 來源卻不相同。目前歸類為原藻界的藻類 有矽藻、隱藻、定鞭藻、淡色藻等類群, 而我們日常食用的「海帶」(Laminaria japonica)、「昆布」(Ecklonia kurome) 均屬於淡色藻。 1 2 Life 因此被科學家命名為「真核生物」。 最初的真核生物同樣是單細胞生 物,不過其體形遠大於原核生物;同 時真核生物以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後 代,有別於原核生物。因真核生物的 細胞具有非常多的變異性,所以演化 出來的物種也就更加多元,並且發展 出多細胞 生命形式。 一九九八年時, 英國生物學家 湯瑪斯 卡弗利爾史密斯︵ ︶將真核生物區分為 五 大類:原生生物界、原藻界、 真菌界、 植物界、動物界,這也是目前國際上 通行的劃分方式。其中,原生生物界 和原藻界 大多數 種類為單細胞生 物,少數為多細胞生物,可視為生命 形式從單細胞演化至多細胞的縮影。 原生生物是最簡單、原始的真核 生物,絕大多數生存於水中或潮溼的 土壤裡。雖有多細胞種類,但並不具 備組織分化的機能,而比較類似聚合 體。常見的原生生物有變形蟲、 眼蟲、 有孔蟲、黏菌等,它們的共同特徵是 「異營」的營生方式,即吞噬有機物, 或以酵素分解有機分子後再吸收。 原藻生物的特徵是其色素體具有 四層膜,且能進 行光合作用的「自 營」生活。科學家認為,色素體很可 能起源於原核生 物的異種結 與共 生,即遠古時代的某種原核生物吞噬 了能行光合作用的其他原核生物︵如 藍菌︶,兩者結合 成互利共生 狀 態,經過長期演化後,便發展出各種 原藻生物。 原藻生物大多數是單細胞生物, 而多細胞種類已 具備細胞分化的機 能,不同的細胞形成組織、器官,各 司其職 構成單一個體,甚至某些物 種的體形十分巨大,例如分布於太平 洋東岸沿海的巨藻,可以長到一百公 尺以上,其群體猶如海洋中的森林, 十分壯觀。 若從地球自然史來看,原生生物 界和原藻界的發展過程,可說是開啟 真菌、植物、動物演化的先河。從單 一細胞結構的複雜、多元,然後細胞 與細胞相互 合,各自發揮所長,共 同營生,最後形成一個有組織、器官 的多細胞 命,演化之路的確令人驚 歎不已。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