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Life 2023年6月號 用 心 體 悟 ‧ ‧ 人生在世,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時時保持精 進的心,因為無論是學業、事業、道業……或 是做人處事,都需要不斷學習、調整,才能不 斷提升自我。其次,在學習的道路上,若擁有 同心同德之朋友,相互交流、勉勵,將善的心 念和力量傳遞出去,感動周遭的人,一起促成 社會的祥和。 不過,學養雖可以努力做到,別人會不會 肯定,則無法操之在我。所以必須抱持一顆平 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在事 物或評價的好壞,以及個人的利益得失,而感 到快樂和悲傷,始終保持淡然恆定的心態,做 好該做的事,我們就不會懷憂喪志,讓生命失 去光彩。 表面上看,孔夫子說的是三件事,實際上 是培養「無入而不自得」的人生態度,既能有 積極進取的精神、和諧的人際關係,也能安然 面對運途的起伏變化,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良 言 妙 語│ 所謂「天生我材必有 用 」,每 個人都有其長處 和優點,只要能適 當發揮, 可以成 為佼佼者。就像 幼年因病失明、失聰的海倫 凱勒, 在老師安 蘇利文的教導下,學會 發音,開始能與他 人溝通,日後憑 藉自己的努力與 勤奮,一路讀到哈 佛大學畢業,成為 改善身心障礙人 士生活的教育家。 她未因別人的質 疑而否定自我,卻 更加精進,突破 生理上的缺陷,並 造福其他有相同 處境之人,這樣 巨大的成就,又 怎 麼不令人敬重? 因此,別人的目光和評價,並不 足以阻礙我們向前。只要能在學識、 品德、涵養上持 續進步,做有利 於 社會大眾的事,我 們的生命自然有 其意義和價值。 若是久別重逢,好 友自遠地造訪, 彼此聊起共同的 志趣,這種相知相 契的暢快交流,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例如:東晉時,大書法家王羲之 與謝安、孫綽等四 十一位親友在會 稽山陰的蘭亭︵在 今浙江紹興︶聚 會,大家以文會友,彼此吟詠相和 共寫下三十七首 詩。王羲之想將這 些詩文編輯成冊, 便趁興寫下一篇 名傳千古的書帖 ︱︿蘭亭集序﹀。 這篇書帖不僅是書 法藝術的無價瑰 寶,更記錄了好友 齊聚一堂,以藝 文提升涵養的感 召力,此等風雅韻 事,真是絕妙的人間佳話。 精進修為 寵辱不驚 人生的運途起 伏不定,有時風 光如意,自然身旁會圍繞著許多 ; 但若是失 不順, 可能別人就會忽 視你的存在。然而 ,若是自己擁有 真才實學,他人的 看重與否,真的 很重要嗎?若其他 人不重視,難道 自己的才能學識就一無可取了嗎?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