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 ˇ ‧ 甲骨文:上出自於《殷 虛書契前編》、 下出自於劉鶚《鐵雲藏龜》 撰文 凌復華 樂天知命 隨順因緣 金文:上出自於「 湯鼎」、 下出自於「競卣( ㄧ ㄡ)」 小篆:均出自於許慎《說 文解字》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 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 堯曰︾ 這是︽論語︾的最後一段話,可說是孔夫子思想的總 結:不理解命運 道理或本身的使命,那麼就無法 成為一個君子;不懂得禮儀和規範,便無法在社會上立 足;不明白語言的用意和內涵,也就無法辨別他人的是 非善惡。 孔夫子以「知命」作為君子的養成要件,可知人必 須理解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要盡力促成社會達到真善美 的境界。然而,無論是命運起伏、環境變遷,乃至功名 利祿,都不是個人就能掌控的,唯有抱持平常心 才不 會鑽牛角尖,也不會怨天尤人。換言之,盡人事,努力 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聽天命,隨順因緣安排。如此便 能安然自在地因應世間各種變化,得失皆無動於衷。 「知」、「命」二字皆見於甲骨文。 」原本寫 法較複雜,左邊是「示」、 中間是「口」、右邊是 「矢」,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