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2023 年 5 月號 │字 裡 行 間│ ˇ ˋ ˋ Life 行書:均出自於唐太宗李世民 〈晉祠銘〉 隸書:均出自於《隸辨》 楷書:均出自於柳公權〈 玄祕塔碑〉 能用來編織成布料,但是很難以刀具剝取,因此要用棍 棒擊打的方式,才分得開表皮和莖,可知其本義為分離、 解體。 在西周金文中,這個字還有另一種寫法,右邊同樣 是手持棍棒擊打,但左邊變 竹葉上的肉塊,也就是將 肉塊打成碎肉。到了大篆以後 兩種寫法逐漸混合,而 成今日通行的「散」 「散」當動詞時,其涵義是將聚集在一起的人事物 分開來,如「散布」、「遣散」等,讀作ㄙㄢ。另外, 「散」也常引申形容零碎的、雜亂的狀態,如「散沙」; 或指稱被研磨、解析成粉末狀的藥物,如「胃散」。這 時作為形容詞或名詞,則讀成ㄙㄢ。 再看「播」,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它是形聲字,但 寫法與今日不同:左邊是「釆」 (ㄅㄧㄢ,不是「采」 ), 作為聲符;右邊則是一隻手拿著棍子,也就是「攴」 當作形符。「播」的本 義是將種子拋撒在 泥土裡,即 種植。春秋戰國時,或許因為農作物都是種在田裡的, 於是加上「田」這個部件,從此,單純的 釆」變成了 「番」。至秦朝制訂小篆,又把「攴」改成「手」,並 從右邊改為左邊,才成為今日的「播」。 由於拋撒種子有「傳布」、「分散」的作用 所以 除了本義之外,「播」與 散 亦有相類似的涵義。後 世常見「散播」一詞,根源即在於此。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