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孩子拖拖拉拉 起床慢吞吞,刷牙、洗臉慢吞吞,換衣服慢吞吞,吃 早餐慢吞吞……總是拖到快遲到才出門,即使同學在門口 等他,動作還是快不起來,父母每天拚命催促,孩子依然 故我。 常見語言:「趕快起床!」「快去刷牙、 洗臉!」「快 來吃早餐!」「動作快一點, 然會遲 !」 正向語言:「起床時間到囉!」「要不要和爸爸媽媽 比賽,看誰刷牙、洗臉比較 快啊?」「早餐已經準備好 了。」「你幾點要出門?七點半對嗎?」 一再催促,只會讓孩子的心情更糟,建議改為「陳述 事實」的語氣,或是採取「玩遊戲、比賽」的方式,讓例 行事務變得有趣。 更重要的是,平日就要培 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事先 討論好如何安排早晨的時間 ,例如幾點幾分前要準備好 什麼?上課要記得帶什麼?可和孩子一起寫張「備忘錄」 貼在床前牆壁 或房門上,或 是讓孩子擁有 「自己的鬧 鐘」,可以自行設定時間,幫 助孩子養成守時及自動自 發的好習慣。 生活情境:用餐 總要三催四請,孩子才肯 放下手機或關掉電視來吃 飯;怕孩子營養不均衡,但胡蘿蔔、青椒、芹菜……孩子 都不吃,怎麼辦? 常見語言:「快來坐好吃飯!」「不可以挑食,要多 吃青菜!」 正向語言:「我們一起慢慢吃吧,要細嚼慢嚥喔。」 「今天的胡蘿蔔超好 !」 若能訂下明確固定的用餐時段,並且營造愉快、享受 的氛圍,孩子自然願意準時坐上飯桌。只要大人、小孩共 同遵守「嘴巴裡還有食物時,先別急著說話」 等用餐禮儀, 就能一邊慢慢享受餐點,一邊聊聊日常趣事 晚餐時間, 正是家人交流、對話的好機會! 若孩子害怕某些食物的味 道,父母在準備餐點時就 要多花些心思,例如將胡蘿 蔔切絲混入孩子喜歡的料理 嬰幼兒的情緒發展階段 0-2 個月 滿足、漸漸會笑、對外界感到 好奇 3-4 個月 主動笑,漸漸會生氣,好奇心 增強而互動增多 5-7 個月 快樂、悲傷、生氣、好奇、厭惡、害怕都愈來愈明顯, 開始對陌生人出現感到焦慮 8-9 個月 以上情緒強度增加,焦慮感也增加,開始出現分離焦 慮,好惡變得明顯 10-12 個月 害怕的事物增多,開始會拒絕不喜歡的人事物,自我 意識開始萌芽,挫折感加重,開始主動尋求快樂 12-18 個月 分離焦慮明顯,充滿好奇地探索外界,快樂興奮、幽 默感漸生,更加主動尋求快樂 18-24 個月 上述情緒明顯且加劇,自我意識已建立,成功時高 興、失敗時沮喪 參考資料來源:《小寶貝的情緒教養》 │專 題 企 畫│ 39 2023 年 5 月號
RkJQdWJsaXNoZXIy NDU0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