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當我們與別人交談時,先把手機、筆電等科技產品放一 邊吧!同時別急著說話,多聽聽對方說出的字句、感受一 下音調的抑揚頓挫,同時看對方的表情和動作。因為「傾 聽」不僅是接收聲音訊息,更透過對方的姿勢,體會他的 情緒,這就是「面對面」交談與透過通訊軟體交流的最大 差異。 雖然,現代科技已進步 到「直播」的互動模式,但 「面對面」可以直接感應到對方當下的心情起伏,這是有 溫度、無距離的交流,也才能 聽到」語言之外的訊息, 進而同理他的喜怒哀樂。 問候︱體貼溫馨的關懷 「傾聽」是我們理解他人的一把鑰匙,而能讓對方感 受到關懷心意的舉動,則是適時的「問候 。 除了日常的問安,其實「問候」是具有多面向與層次 的人際互動方式,若能拿捏合宜,一句簡單的話都可以發 揮同理的力量。 日本心理學家山浦一保在︽刺蝟法則︾書中提到一項 統計結果:某一間公司有兩 間工廠,各有約一百多名員 工。其中一間工廠有些員工正面臨心理健康不佳的狀況, 而另一間沒有任何員工有此困擾。為何會如此呢?原來是 員工心理健康狀態良好的那 工廠,每天在上下班時 廠 長和 彼此都會打招呼,若有人無精打采 其他同事還 會多關懷幾句。 由此可知,問候不僅是日 常禮節,它所蘊涵的意義 是「我關心你」, 而對方也會感受到「我們是同在一起」、 「我們能接納彼此」的訊息 ,這是同理心最簡單的表達 方式。 不過,「問候」也必須適時、適當、適量。有時詢問 對方的家庭、工作、收入等個人訊息,必須考量彼此的信 任度與熟悉度,若抱持探詢 隱私的心態,那就不太恰當 了。此外,當對 提起失意或難過的狀態時 其實我們不 必說太多話語,簡單拍拍 肩膀,表示「我聽到了你的感 受」,往往就勝過千言萬語。 分享︱不以自我為中心 如前所述,對話是人際交流的重要方式,而「閒聊」 也是其中之一,但「同理對話」不同於閒聊 閒聊可以天 馬行空,想到什麼聊什麼, 「同理對話」則是深入的對談, 是分享彼此的心情、體會對方的感受,這是兩人同行的一 種過程。 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在︽讓對方覺得超溫暖的相處練 習︾中提到,對話就像傳接球,彼此都要配合對方的步調 投球或控球。若對方在思考 要說什麼,我們不妨靜靜等 待;若是聊到自己的事情, 記得要說「你覺得呢?」 「你 有類似經驗嗎?」給予對方表達的機會。 因此,「同理對話」 並非某個人高談闊論自己的經歷, 就算是安慰對方,也不是說:「不要難過了,我曾經比你 34
RkJQdWJsaXNoZXIy NDU0OQ==